金砖银行5个创始国,每个国家认缴100亿美元。而印度加入时只缴了20亿美元,却已从金砖银行卷走了315亿美元用于本国建设。 根据《新开发银行协定》,金砖银行的初始认缴资本分为实缴和待缴两部分。每个创始国需先实缴 20 亿美元,剩余 80 亿美元作为待缴股本,在银行需要时再按比例催缴。 因此,印度缴纳的 20 亿美元是实缴部分,其总认缴额仍为 100 亿美元。这一设计旨在确保银行日常运作有稳定资金,同时为未来项目预留弹性空间。 在贷款方面,印度是金砖银行的主要受益国之一。截至 2025 年 7 月,金砖银行已批准约 400 亿美元贷款,其中印度获得的资金占比较高。 印度拉贾斯坦邦沙漠地区水利结构调整项目获得 3.45 亿美元贷款,中央邦道路项目获批 3.5 亿美元,喜马偕尔邦农村供水项目也获得 8000 万美元支持。这些资金直接用于印度的基础设施升级,缓解了当地民生需求。 印度能获得较多贷款,与其在金砖银行的话语权密切相关。根据协定,五个创始国拥有同等股权和投票权,各占 20%。 这种平等分配机制赋予印度与其他成员国相同的决策地位,使其在项目审批中拥有较大影响力。此外,金砖银行的贷款政策强调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符合银行的目标定位。 然而,印度的借款行为也引发关注。有观点认为,印度在获得资金的同时,多次在金砖内部采取分歧立场。 印度曾反对南非基建贷款项目,阻碍本币跨境支付系统的推进,并在新成员扩容问题上持保留态度。这种 “享红利不守规则” 的做法,可能影响金砖机制的凝聚力。 从机制设计看,金砖银行的贷款流程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借款国需提交详细项目计划,经董事会审核通过后方可获得资金。印度的项目均通过合规程序获批,资金使用受到监督。 金砖银行的贷款工具多样,包括主权贷款、可持续发展贷款等,满足不同国家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金砖银行的资金并非无偿援助,而是需要偿还的贷款。印度在获得资金的同时,也承担着还款义务。 喜马偕尔邦农村供水项目总费用为 1 亿美元,其中 8000 万来自金砖银行贷款,剩余 2000 万由印度政府承担。这种分担机制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 印度在金砖银行的借款行为,反映了其在多边合作中的双重角色。一方面,印度积极利用金砖平台获取发展资源。另一方面,其在机制内的立场波动可能影响合作成效。对于其他成员国而言,如何平衡印度的利益诉求与机制的整体目标,是金砖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印度在金砖银行的认缴和借款情况,是金砖机制平等合作与利益博弈的缩影。尽管存在分歧,金砖银行仍为成员国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其运作模式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