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中国和东盟十国的“10+1”外长会正式在马来西亚举行了,与此同时,美国的国务卿鲁比奥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同时到达了马来西亚,中、美、俄三方同在一地,这种场合过去还是较为少见的。 这场齐聚吉隆坡的“10+1”外长会其实不仅仅是地区合作的常规节目,东盟这几年地位明显上升,不只要处理好与周边经济体的关系,更要学会在中美俄博弈中把握主动。 能把这三大外交重要人物都吸引到马来西亚,说明各家对东盟地区的重视,还代表吉隆坡成了大国互动、信息交换的新焦点。 在会议期间美俄进行了高层面对面沟通,虽然双方关系紧张,但能坐下来正面交流,本身已经显得不容易,50分钟的会谈主要谈了乌克兰问题,还有全球安全局势,双方言语间还是强调信息互换和坦诚沟通,这对缓和全球气氛、降低误判风险很有帮助。 对于马来西亚来说这种美俄高官选在这里聊全球大事的场面,也提升了东盟在世界的存在感。 中国和东盟的互动同样内容丰富,中国外长与东盟成员国的外长会晤时,重申了双方战略伙伴合作的紧密,也表示对《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的明确支持。 这些言行也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对于亚太和平与安全的态度,对于地区内部来说,这样的表态能增加互信,不失为稳定之举。 本次东盟外长会中美中之间也进行了一次高规格的正面磋商,从贸易摩擦到安全议题,双方在不少领域都有分歧,但还是选择直接对话,虽然外界并未期待巨大的实质突破。 这种面对面的沟通,至少有助于稳控局势,为今后更多交流铺路,美中互动无论走到哪都牵动全球神经,东南亚本身也乐于见到两国对话而非对抗。 这坐满外长高官的吉隆坡会议室,成为小范围内中美俄三国几乎同步活跃的难得一幕,过去虽然偶尔有多边场合三方同台,但像这次这样双边、多边、偶遇混在一块,且会谈密集安排,还是极少见的现象。 这背后是国际格局正在松动调整,也是东盟平台分量急速上升的直接体现,各方都带着自己的议题和算盘来这里,不止是过场礼节,而是真正在区域“抢滩”博弈,各种战略利益都在吉隆坡碰撞交错。 作为全球供应链、能源、海运和经贸枢纽,东南亚毫无疑问是各大国“必争之地”,在全球大调整、地缘摩擦加剧的环境下,这里既有挑战,也有新机会,不同大国接连选在此地会谈,也变成对地区“主场”地位的认可和肯定。 会议上的议题非常广泛,从乌克兰到南海从供应链安全合作到核武器条约,几乎都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在乌克兰问题上,美俄拍桌子讨论,中美则更多谈经贸与区域安全领域,虽然立场难以统一,但是大家都强调和平、稳定和地区合作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说,危机与分歧之下,其实依旧有不少合作和松动的缝隙。 在中美俄三方大国身影之下,东盟主动开放、灵活周旋的风格确实让人另眼相看,东盟内部不断加强合作,无论是加快经济一体化,还是优化政策协调,都力图让组织变得更有规则和话语权,作为“竞技场”更是作为自己的“球场”。 东盟也逐渐在规则制定、地区治理中起到关键作用,接下来,中美俄能否真正维护亚太稳定,归根结底也看东盟内部的自信与团结能否持续下去。 信息来源:凤凰卫视 中国新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