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要自取灭亡了,违背承诺将上百吨中国稀土,偷卖给美国军工企业,结果被中国一招识破阴谋,直接出手斩断了印度后路。 事情的起因是中国今年 4 月加强了稀土出口管制,要求出口方必须提供详细的最终用户信息,防止材料流向军事用途。印度好几家企业在申请许可证时卡了壳,尤其是韦丹塔资源公司。这家公司提交的承诺书声称稀土只用于民用电动汽车,可实际上部分货物流向了美国军火商雷神公司,用于导弹制导系统。海关一查,证据确凿,商务部直接下了禁购令,审查力度也跟着加码。 印度企业为啥敢这么干?说白了还是技术不行又想赚快钱。印度虽然稀土储量排世界第五,可加工能力弱,分离镨钕元素的技术瓶颈卡着脖子,提炼成本是中国的 3 到 4 倍。韦丹塔之前还在股东会上吹嘘成功打入北美军工市场,卖价高出市场 30%,结果伪造了 30 多份最终用途承诺书,这下全露馅了。 中国这边的反制措施来得又快又狠,首先是禁止韦丹塔等违规企业采购中国稀土,直接切断了他们的供应链。接着上线了新的稀土出口追踪平台,给每一批出口的稀土加装了 “GPS”,从源头到终端全程监控。商务部还更新了《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明确将七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纳入管制范围,报关时必须注明是否属于管制物项,否则不予放行。 印度的困境还不止于此,他们本来想通过 “印度制造” 计划实现稀土自给自足,可本土企业不争气,选择了走歪路。政府虽然拨款 2.9 亿美元推动本土开采,韦丹塔也参与了安得拉邦矿区投标,但进展缓慢,产量短期内根本补不上缺口。军工领域更是急得跳脚,导弹和无人机生产受阻,新能源车企也跟着喊苦。 反观中国,在稀土管理上早已形成了 “内稳外控” 的优势。不仅有全球 80% 以上的稀土提炼加工能力,还通过《稀土管理条例》建立了全产业链监管体系,从开采、冶炼到出口全程把控。2025 年 4 月的出口管制措施更是精准打击了违规行为,让那些想绕道的国家无机可乘。 这场稀土博弈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国际产业链的较量,印度以为能靠倒卖稀土赚快钱,却低估了中国的技术实力和监管决心。如今,印度不仅面临稀土短缺的困境,还可能被列入 “高危” 名单,未来从中国进口稀土的路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