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通婚剧增,若不了解俄罗斯女性生理缺陷,婚后可能会很痛苦。
主要信源:(荔枝新闻——为什么俄罗斯美女年轻时很漂亮,结婚后迅速变大妈?游侠网——俄罗斯女性貌美如花!东北人却嫌体味重?原因羞于启齿!)
国内三千万男同胞面临婚配难题的现实情况,让不少人开始留意跨国婚姻这条路。
尤其是中俄通婚这些年挺常见,哈尔滨民政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当地登记的中俄夫妻比五年前多了两成。
不过文化差异能克服,生理上的差异倒是实实在在的。
俄罗斯姑娘年轻时候肤白貌美是真的,但她们体毛偏重也的确是个问题。
西伯利亚零下五十度的极寒天气,让当地人进化出了浓密体毛当保暖层。
现在虽然暖气空调普及了,但这身体特征一时半会变不了。
莫斯科大学人类学系前年发过个研究,说俄罗斯女性小腿毛发密度平均比亚洲女性高三倍。
体味这事儿更麻烦。
白人汗腺天生发达,加上传统饮食以牛羊肉为主,体味自然偏重。
在黑河口岸开旅行社的老张就有经验:“带俄罗斯团最怕夏天,旅游大巴里混着伏特加和羊膻味,得备两箱空气清新剂。”
更麻烦的是俄罗斯人冬季洗澡频率低。
零下三十度洗澡容易感冒,雅库茨克的老人甚至整个冬天只洗三回澡。
现在年轻人用香水遮掩,但那混合气味反而更冲鼻。
好在国内三甲医院治狐臭的技术成熟,哈尔滨二院皮肤科每年接诊三十多例中俄家庭的除臭手术。
白皮肤的老化速度也值得注意。
俄罗斯紫外线虽不强,可白种人皮肤黑色素少,抗光老化能力弱。
圣彼得堡美容诊所的对比照显示,同是四十岁,俄罗斯女性眼角纹数量普遍比中国女性多三成。
还有饮食习惯问题:土豆配酸奶油是家常菜,蔬菜摄入量只有中国人的一半。
别尔哥罗德州的营养师安娜直叹气:“劝她们吃青菜比劝孩子吃药还难。”
喝酒更是加速衰老的催化剂。
俄罗斯女性饮酒比例高达43%,伏特加当水喝的大有人在。
新西伯利亚医院肝病科的报告触目惊心:当地30岁女性出现肝硬化的比例是中国的十倍。
有个在绥芬河做外贸的小伙子,娶了滨海边疆区的姑娘才三年就后悔:“婚前她像瓷娃娃,现在抱着酒瓶不撒手,脸上泛着红血丝。”
其实俄罗斯女性婚后状态下滑,和社会环境也分不开。
她们生孩子早,政府给18个月带薪产假,结果许多人带完一胎带二胎,三十岁还没上过班。
秋明州家庭服务中心的调查说,全职主妇三年后穿搭随意的比例超过85%。
我认识个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教中文的姑娘叫小雅,她婆婆四十八岁,逛菜市场直接裹着睡袍出门。
性格反差也很明显。
中国男人习惯了温声细语的另一半,碰上俄式直脾气容易懵。
牡丹江的小夫妻维克多和丽萨就常为这个吵架。
有回丽萨把炒糊的菜直接倒进垃圾桶,拍着灶台喊:“这种东西喂狗都不吃!”
维克多气得摔门而出,他在江苏老家从没听过妻子对婆婆大声说话。
不过中俄婚姻成功的例子也不少,关键在婚前做好心理建设。
满洲里民政局搞了个“跨国家庭课堂”,总结出几条实用经验。
别介意带妻子做脱毛护理,家里常备除味香氛;冰箱冷冻区要扩容,提前塞满牛排和鱼排;防晒霜买最高倍数的,还得盯着她每天抹。
最重要的还是理解她们的直线思维。
莫斯科姑娘娜塔莎说得好:“我说‘这裙子显胖’,就是真显胖,不是在等你夸我。”
日子久了会发现俄罗斯媳妇有独特的实在劲儿。
叶卡捷琳堡远嫁安徽的奥利娅,头年春节就被中国式催生吓到了。
婆婆刚暗示邻居抱上孙子,她直接掏出俄罗斯产假政策册子:“国家给五年生育奖励金,打到您卡里?”
现在婆媳相处得反而比本地家庭融洽。
有事直说的性子,省了多少猜心思的功夫。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