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为餐饮服务行业的人员接种戊肝疫苗。(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图)
今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消除肝炎”。近年来,南宁市通过协同合作、精准干预、技术创新,积极构建全方位肝炎治理体系,并结合本地流行病学特点,着重加强基层能力建设与社会动员,探索有效的肝炎防控模式。
精准预防
狙击肝炎传播显成效
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市疾控中心)信息与科研管理科主管医师胡金兰介绍,病毒性肝炎家族庞大,主要包括甲肝(HAV)、乙肝(HBV)、丙肝(HCV)、丁肝(HDV)、戊肝(HEV)及未分型肝炎。在南宁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数长期位居乙类法定传染病前列。具体来看,乙肝病例最多,其后依次为丙肝病例、戊肝病例和甲肝病例,丁肝病例则极为罕见。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南宁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整体呈下降态势,彰显了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针对不同类型肝炎的传播特点,南宁市疾控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精准有效的预防策略。
疫苗接种是预防甲肝的主要手段。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主管医师廖妮妮指出,甲肝疫苗已被纳入儿童免疫规划,18月龄的孩子可免费接种;建议食品从业人员、旅行者等高危人群自愿自费接种。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传播,疫苗接种便是打破其传播“链条”的关键一环。廖妮妮强调,新生儿必须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并完成“0—1—6月龄”3剂次全程接种。廖妮妮表示,2020年至今,南宁市免疫规划乙肝疫苗的报告接种率远远超过国家指标(90%),为儿童群体构建起一道坚固的免疫屏障。廖妮妮提醒,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需联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未全程接种疫苗的儿童、青少年以及医护人员等高危人群应及时补种。在日常生活中,规范医疗操作、杜绝共用针具、倡导安全性行为等,也能大大降低乙肝传播风险。
丙肝与乙肝的传播途径一致,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性疫苗,防控工作主要围绕切断传播途径和管理传染源展开。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科主管医师占钧瑜介绍,南宁市正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升大众对丙肝防治的认知水平;为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提供检测咨询和干预服务;强化医疗机构的院内感染防控措施;严格把控血液安全管理;加大检测力度,对准备接受侵入性医疗操作的手术患者、肝病指标异常人群等做到“应检尽检”,全力落实“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
同时,南宁市预防接种服务体系不断升级完善:青秀区平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了广西首家配备智慧化传输疫苗系统的门诊,实现了疫苗从储存到接种的全程冷链管理;邕宁区成人接种门诊试点成功,能够为成人提供乙肝等11类疫苗的接种服务。目前,南宁市已基本形成“城区20分钟、农村30分钟”的便捷预防接种服务圈。
对症施策
“个体化”治疗应对肝炎差异
7月21日,记者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见到了62岁的肝病患者陆先生。20多年前,他被确诊患有晚期肝硬化,有研究表明该病患者5年死亡率高达14%至35%。但在市四医院肝病科主任韦贞伟及其团队的精心治疗下,陆先生的病情长期稳定。韦贞伟表示,陆先生的案例证明,即使是晚期肝病患者,通过科学干预也能改善病情。
“不同类型的肝炎在治疗难度和应对方法上有很大差异。”韦贞伟告诉记者,“丁肝病毒需依赖乙肝病毒复制,叠加感染会加速病情恶化,甚至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目前对丁肝患者主要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应答率不足30%,但2023年在欧洲获批的布来韦肽等新型药物给广大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国内相关研究也正在推进。”
乙肝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炎类型,治疗已从长期抑制病毒阶段向临床治愈阶段迈进。临床治愈是指乙肝表面抗原消失、病毒检测不到、肝功能正常、肝脏病理改善,肝癌风险大幅降低。对一些表面抗原水平低的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等治疗方案,有望实现临床治愈。韦贞伟强调,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力武器,新生儿全程接种保护率超95%,加上孕期科学的抗病毒措施,保护率可达99%。
我国丙肝防治工作不断取得突破。过去丙肝治疗难度大,如今直接使用抗病毒药物(DAAs),治愈率超95%。但丙肝无疫苗,早筛查、早治疗至关重要,特别是有输血史、共用针具等高危行为的人群需主动检测。
韦贞伟强调,肝炎治疗要“个体化”,患者不能擅自停药,也不必过度焦虑。乙肝患者需遵医嘱坚持治疗,核苷(酸)类似物需长期服用;干扰素疗程固定,适合部分追求临床治愈的患者。丙肝患者要抓住“治愈窗口期”,DAAs药物疗程短(8至12周)、副作用小,肝硬化患者也能受益。
凝聚合力
共筑肝炎防治坚固屏障
为进一步提升肝炎早预防、早检测、早治疗水平,南宁市已构建起三级防护网络,形成了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占钧瑜介绍,以丙肝防治为例,南宁市逐步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宣传及转介服务体系,目前已实施由非定点医院、定点医院、疾控中心、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协同合作的丙肝随访治疗服务模式:非定点医院负责对发现病例诊断报告和转介治疗,定点医院负责病例的抗病毒治疗和定期随访,社区基层医疗机构负责追踪未检测核酸或未治疗的病例,疾控中心负责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质量控制和技术指导,形成了丙肝病例全流程管理链条。
专家指出,尽管南宁市在肝炎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公众的主动诊断率和治疗率仍然偏低。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大疫苗接种推广力度,加强公共卫生教育普及,增强治疗药物的可及性,持续巩固肝炎防控防线。“消除肝炎,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韦贞伟呼吁,进一步扩大肝炎筛查范围,特别是针对乙肝患者家属、长期透析者、静脉药瘾者等高危人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基层医疗机构要提升肝炎病毒检测能力,推广适宜技术,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规范的诊疗服务。加强健康教育,通过社区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普及肝炎知识,消除社会歧视,让患者放心就医、积极治疗。
“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对公共卫生的威胁,这一目标并非遥不可及。”韦贞伟说,只要全社会齐心协力,秉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提高科学认知水平,积极主动防控,就一定能够让更多人远离肝炎危害,拥抱健康生活。
本报记者罗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