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中国人不知道的是:印度除了极少数高知人士,其他包括印度高层精英,下至普通的国民大众,打心眼里是瞧不起中国,并对中国具有心理优势的。 先看历史课本里的“自我催眠”。印度主流历史叙事里,老把自己当成“文明输出者”。这种自我认知渗透在教育体系中,从课本到文化传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心理优越感。 印度主流历史叙事有个固定剧本:自己永远是 “文明输出者”。就像佛教传到中国这件事,印度教材写得跟 “文化施舍” 似的。 他们会浓墨重彩地讲玄奘、法显这些中国僧人如何跋山涉水来印度取经,却刻意淡化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 仿佛中国的精神世界全靠印度 “输血”,而咱们自己的儒家文化、道家思想,在他们的课本里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干脆消失。 雅利安人的历史也被用来强化这种心理优势。雅利安人带来的梵语、印度教和种姓制度,被塑造为印度文明的核心。 印度历史课本中,雅利安人被描述为文明的创造者,他们的文化融合当地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印度文明。这种叙事将印度置于文明发展的中心位置,暗示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 更绝的是,印度教材还把西藏当成 “独立文化区”。虽然没明说 “西藏独立”,但描述时总把西藏和中国并列,暗示这里属于印度佛教文化圈。 这种偷换概念的操作,就像在历史里埋了颗 “软钉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印度人对中国领土完整的认知。 印度高层精英们,表面上跟咱们谈合作,骨子里却透着优越感。印度外长苏杰生曾说希望与中国保持稳定关系,但转头又在国际场合强调印度的 “战略自主”。这种矛盾心态,说白了就是既想从中国这儿捞好处,又放不下 “文明古国” 的架子。 普通印度民众呢?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67% 的印度人对中国有负面看法。他们觉得中国虽然经济发展快,但 “抄袭” 了印度的文化和科技。 这种认知偏差,很大程度上来自媒体和教育的双重洗脑。印度媒体总爱炒作中国的负面新闻,而历史课本又不断强化 “印度文明优越论”,让普通老百姓很难看到真实的中国。 印度的这种心理优势,其实是一种 “自我催眠”。他们不敢正视中国的崛起,只能靠贬低对手来维持自信。 就像当年美国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以为能把咱们锁死在中低端市场,结果反而逼出了华为海思、中芯国际这些 “硬骨头”。印度也一样,越是瞧不起中国,就越会暴露自己的心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