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仲礼院士的预测应验了,美国将推翻“温室气体有害”的说法,取消相关排放管控据《纽约时报》消息,现在,美国环保局正在准备一份文件,取消对汽车、工厂等温室气体来源的排放约束,并且阻止以后的政府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理由听起来很荒唐:说排放温室气体对人没影响,反而是限制排放会影响健康,造成物价上涨、选择变少。
一提到这个,很多人马上想到丁仲礼院士以前在电视上说的那句话:“西方国家就是在‘放空炮’!
你以为他们真的会减排吗?”
他当时就点明了,说西方那些国家,政府换了一茬又一茬,新来的常常不认旧账,那些漂亮的环保承诺,听听就好,别太当真。
现在回过头看,丁院士这话,真是说得太准了,时间证明他看得太透了。
这几年,西方国家在减排这件事上,态度明显变化了。
之前喊得震天响的碳中和目标,到了该落实的时候,很多国家就开始打退堂鼓了。
各种借口都冒出来了,比如能源不够用,经济压力大。
说白了,就是当初承诺的时候可能就没打算真正去执行。
丁院士几年前指出的这种“放空炮”的本质,现在看得更清楚了:减排对他们来说,很多时候不是个纯粹的科学问题,更像是个工具。
需要的时候,就拿出来指责别人;觉得对自己不利了,或者不方便了,就想法子推翻之前的决定,连科学共识都不顾了。
为什么西方会在减排承诺上反复无常?
根源还得往前追溯。
丁仲礼院士在十几年前的国际气候大会上,就直截了当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碳排放权。
他当时提出一个很公平的建议,说应该按人均累计排放来计算。
这个提议,实际上揭穿了当时发达国家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
什么意思呢?
就是那些发达国家,靠着早年毫无节制地排放,发展起来了,变得富裕了。
等到发展中国家也想发展、也需要能源的时候,他们却想用各种限制(比如设定一个很低的全球排放总量上限),把后来者的路给堵死。
丁院士当年那句著名的反问“中国人不是人?”
,问的就是这个道理:凭什么你们享受了高排放带来的好处,轮到我们发展时,连排放的空间都没有了?
这根本不是真正的环保,而是打着环保的幌子限制别人的发展。
面对西方这种摇摆甚至倒退的做法,中国的态度非常明确。
丁院士在之前的采访里也强调过,中国坚持自己的“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因为别人怎么说,而是我们自己认定的路。
这条路,首先是为了我们自己好。
烧煤烧油,不仅仅是能源问题,这些资源都是宝贵的化工原料,白白烧掉太浪费。
更重要的是,发展新能源技术,比如太阳能、风能这些,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谁掌握了先进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的主动权。
这关系到我们能不能摆脱在一些关键技术上的依赖,能不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
所以,我们搞减排,搞环保,本质上也是在为我们的长远发展、为子孙后代谋一个更好的未来打基础。
现在美国环保局想要推行的这套“温室气体无害论”,挺荒谬的。
科学界的主流观点明确认为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带来巨大风险。
美国作为历史上排放最多的国家,现在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试图否定这个科学基础,这不仅仅是倒退,更像是耍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