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不得不承认,黄仁勋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奋的高管,每天 14 小时、七天连轴转,凌

不得不承认,黄仁勋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奋的高管,每天 14 小时、七天连轴转,凌晨两点的邮件五分钟就能回,可他还是算漏了一件事:中国公司已经用行动告诉他,“我们可以不用英伟达”。 故事先从 5 月 30 日黄仁勋接受彭博社的那次采访说起。面对镜头,他罕见地批评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基于中国造不出 AI 芯片的假设”,直言“这一假设错了”。几乎同一时间,北京 360 总部里,周鸿祎把采购清单拍在桌上:GPU 一栏清一色写着“华为”。他对媒体调侃:“黄仁勋给 H20 动的那几刀太‘高明’,阉割后的芯片推理还行,训练就力不从心,国产方案反而更香”。 这不是嘴炮,而是真金白银的订单。360 过去 30 天新上线的 1200 张加速卡全部来自昇腾,周鸿祎放出话:“差距不怕,怕的是不用;自己的狗食自己吃,吃着吃着就追上了”。 幕后更热闹的,是华为坂田基地灯火通明的实验室。5 月中旬,工程师连夜把 Atlas 900 集群从 256 卡扩到 1024 卡,只为赶在 6 月交付南方某车企的智驾训练项目。内部流出的测试数据显示,在典型 ResNet-50 训练任务里,昇腾 910B 已经能把完成时间压到 A100 的 1.2 倍——差距确实还在,但已经从两年前的 3 倍缩短到肉眼可见的“一步之遥”。 黄仁勋其实早就收到风声。4 月上海车展期间,他本计划与几家新势力车企闭门会谈,结果对方把 PPT 里的 H20 直接划掉,换上了“国产替代方案”。会后,英伟达中国团队连夜写邮件回总部:“如果 12 个月内拿不出不受限的高性能卡,客户就全跑了。” 根本原因就是美国一刀又一刀的出口限制。去年 10 月新规落地后,H800、A800 统统断供,中国客户被迫把 Plan B 扶正;今年 5 月更新的“性能密度”红线,又把阉割版 H20 推上风口浪尖——算力砍半,价格却没怎么降,谁还愿意买单?于是,华为、寒武纪、沐曦、壁仞成了座上宾。 更关键的是生态。OpenAI 走红之前,英伟达 CUDA 用了整整 15 年才筑起护城河;华为也在复刻这条路:MindSpore 2.3 版本一口气放出 1200 个算子,PyTorch 社区里昇腾后端贡献的代码行数半年翻了 4 倍,连 B 站 UP 主都开始直播“手把手把 Stable Diffusion 跑在昇腾 910 上”。当越来越多的算法工程师把国产芯片当成默认选项,英伟达失去的就不只是订单,而是未来十年的话语权。 黄仁勋在 GTC 2025 上自嘲“量子计算判断失误”时,台下哄笑,可没人笑得出来——如果同样的误判发生在中国市场上,代价就不是股价跌几个点,而是整个生态的坍塌。 所以,当周鸿祎说出“360 以后只买国产芯片”时,他其实是在替所有中国科技企业表态:你封锁,我就突围;你断供,我就自研。这不是情绪,而是现实——当昇腾 910B 的订单排到今年 Q4,当沐曦 7nm GPU 在数据中心悄悄跑满 8 小时,当壁仞 6400 张卡的集群在合肥点亮那一刻,黄仁勋再勤奋,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被一寸寸啃掉。 芯片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硅片,而是产业链、人才、资本和信心的总和。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工程师把简历投到国产 GPU 初创公司,越来越多的风投把美元砸进国产制程,越来越多的大厂把迁移适配写进 OKR——这不是简单的“支持国货”,而是用脚投票。 评论区说说,你所在的公司开始测试国产芯片了吗?如果给你一台昇腾 910B,你最想跑什么模型?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 2025-05-30 《黄仁勋批美国认知错误:中国无法制造AI芯片是假象》 新浪财经 2025-07-23 《国产芯片必须咬牙坚持用!周鸿祎:360近期采购全是华为产品》 国际电子商情 2025-07-24 《周鸿祎回应H20解封:360采购将转向国产芯片》

评论列表

用户15xxx08
用户15xxx08 1
2025-07-27 00:09
你以为买了H20就不会卡脖子吗?人家是习惯性的不满意就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