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51年,志愿军战士潘天炎因为肚子疼去附近的草丛解决,回来后却意外发现阵地上空

1951年,志愿军战士潘天炎因为肚子疼去附近的草丛解决,回来后却意外发现阵地上空无一人,这时美军展开冲锋,在这个寒冷的朝鲜战场,19岁的潘天炎创造了一段战争传奇。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1月28日,在朝鲜战场,19岁的志愿军战士潘天炎因肚子不适,在阵地边上的草丛里解决了下个人问题。 这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几分钟,可谁知等他提着裤子匆匆赶回时,整个阵地竟已空无一人。 可还没等潘天炎想明白战友们去了哪里,不远处,美军的冲锋号和坦克履带的嘎吱声就压了过来。 但一个连的美军,少说上百号人,带着重武器,杀气腾腾地扑向这个看似已被遗弃的阵地,摆在潘天炎面前的路似乎只有两条:要么扭头就跑,要么举手投降,可他偏偏选了第三条——一个人,打一场。 这个日后被称为“青年英雄”的潘天炎,并不是什么天选之子,他的前半生,几乎就是一部苦难史。 在1932年,潘天炎出生在湖北枝江的穷人家,私塾才读了一年,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十岁那年,他亲眼看着父亲被日军折磨致死,母亲不久后也积劳成疾离世。 而一夜之间,潘天炎成了孤儿,跟着哥哥靠打零工和邻里接济勉强活命,苦难没有压垮他,反而磨出了一副硬骨头。 但在17岁那年,他稀里糊涂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命运的荒诞剧就此开场,不过,这场戏的主角很快换了人。 而几个月后,在湖南,潘天炎所在的部队被解放军第38军打得落花流水,一位解放军营长没有把他当成敌人,反而告诉他,这支队伍是“为人民打仗”的。 这句话像一道光,照进了潘天炎灰暗的人生,而潘天炎当场决定,要加入这支不一样的军队。 起初,部队看潘天炎瘦得像根豆芽菜,没要他,可潘天炎不走,主动挑水、砍柴,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硬是靠着一股韧劲留了下来,成了38军112师的一名机枪副射手。 并且在1950年10月,潘天炎所在的部队跨过鸭绿江,而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薄薄的棉衣,还有那永远不够吃的炒面和子弹,让他真切体会到战争的残酷,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也进一步淬炼出他那股豁出去的狠劲。 现在,这份狠劲派上了用场,面对压上来的美军,潘天炎非但没有慌乱,反而瞬间冷静下来,他快速清点了自己的家当:一挺机枪,几枚手榴弹,以及一道简陋的战壕,他个子小,正好方便在战壕里钻来钻去。 当美军的第一波冲锋上来了,潘天炎猫在战壕里,扯着嗓子吼了一句:“同志们,准备战斗!” 紧接着,一枚手榴弹精准地飞进敌群,轰然炸响,冲在最前面的几个美军应声倒地,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和爆炸,让美军误以为撞上了志愿军的主力,顿时吓得缩了回去。 并且潘天炎抓住这个空档,迅速在战场上搜集弹药,还在战壕里巧妙地布下了几个用引线连着的手榴弹陷阱,美军不甘心,调整后又发起了第二次冲锋。 这次,潘天炎换了个位置开枪,打几枪就拉响一个陷阱,他一会儿在这边射击,一会儿在那边呐喊,一个人硬是演成了一支部队,美军被这忽东忽西的火力和喊声彻底搞蒙了,始终摸不清阵地上到底有多少人。 就这样,一个19岁的年轻人,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近乎本能的战场智慧,独自一人在阵地上死磕了九个小时,硬生生打退了美军九次进攻。 而且美军花了九个小时,损失惨重,最后才发现对手可能只有一个人,恼羞成怒的敌人正准备合围,将这个阵地彻底碾碎。 但也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志愿军的援军终于赶到,而猛烈的炮火覆盖了美军的集结地,潘天炎被成功解救,阵地也保住了。 战后清点,潘天炎以一人之力,击毙敌军30余名,击伤上百人,这在世界战争史上,都堪称奇迹,他也因此荣立两次大功、两次小功,并获得了朝鲜授予的军功章,1953年,他作为战斗英雄在北京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然而,战争留给英雄的,除了荣誉,还有满身的伤病,1957年,潘天炎因身体原因光荣退伍,回到枝江老家,在粮食局当了一名副股长,继续默默无闻地工作,他从不炫耀自己的功绩,践行着那代军人“不图名不图利”的朴素信条。 可惜的是,战争的创伤最终还是拖垮了他的身体,1973年,潘天炎因旧伤复发去世,年仅41岁。 虽然潘天炎的人生很短,但他的故事却很长,人民出版社为他出版了连环画《青年英雄潘天炎》,他的战友为他创作的单弦曲子被制成唱片,传唱全国,他的经历,与其说是一个人的传奇,不如说是那一代志愿军“钢少气多”精神的缩影。 但对比一下,潘天炎19岁时,面对的是枪林弹雨和生死抉择;而今天许多19岁的年轻人,享受着和平安稳的生活。 这份安稳,恰恰是无数个像潘天炎一样的普通人,用超凡的意志甚至是生命换来的,战争不只是武器的比拼,更是意志的较量,而一个民族的脊梁,正是由这些在绝境中不屈不挠的硬骨头撑起来的。 【信源】《青年英雄潘天炎》连环画(儿童读物出版社195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