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最近新加坡资深外交家马凯硕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看着中国被西方围堵时,咱们亚洲国家

最近新加坡资深外交家马凯硕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看着中国被西方围堵时,咱们亚洲国家集体装哑巴,这事儿可太不明智了。当西方挥着制裁大棒砸过来,整个亚洲像看街坊吵架似的缩在墙角——日本韩国忙着给西方产业链当"配套车间",东盟国家抱着港口订单、矿产收益数钱,印度则在"联西制华"和"靠中发展"间打太极。这哪是战略定力?分明是集体犯迷糊。 日韩的沉默最耐人寻味。三星电子70%的芯片卖给欧美,现代汽车的海外工厂一半在欧美落地,人家早把产业链命脉拴在西方裤腰带上了。上个月韩国半导体协会还在喊"中国市场占我们出口40%",转头看到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限制电动车补贴,立刻闭了嘴——毕竟断人财路的事,谁也不想当出头鸟。可他们忘了,当年三星靠日本技术起家,现代靠美国市场发迹,真到了被西方"卡脖子"那天,真能指望那些签过"广场协议"的老邻居拉一把? 东盟国家的"闷声发财"更有意思。中老铁路通了,雅万高铁建好了,马来西亚的东海岸铁路项目重启了,可一到国际场合,这些国家准得补上一句"坚持中立"。去年印尼总统佐科访华签了500亿美元订单,转头就和美国谈"自由开放的印太";泰国刚把榴莲出口量的30%送到中国超市,转头又派军舰去参加美菲联合军演。生意要赚,安全要靠,两边好处都想占——这种"骑墙术"在和平时期是精明,真遇上风吹草动,怕是谁都靠不住。 至于印度,那更是把"战略摇摆"玩成了行为艺术。这边和中国签了100亿美元的贸易大单,那边就跟着西方搞"全球南方"峰会;前脚让中国公司参与5G建设,后脚就以"国家安全"为由禁用中国APP。莫迪总理常说"印度是世界的一部分",可这"一部分"到底站在哪边?连自家商人都看不下去——孟买纺织协会最近公开抱怨,中印贸易额跌了20%,印度工厂连缝纫机零件都开始缺货了。 亚洲从来不是地理概念,而是利益共同体。当年郑和七下西洋,带的是瓷器丝绸,换的是友好往来;现在中国和东盟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给周边国家修铁路、建港口,图的是共同发展。可要是大家都想着"各人自扫门前雪",把"不选边"当挡箭牌,最后怕是连"门前雪"都扫不干净——毕竟西方的制裁大棒,从来不会只敲别人家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