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新疆妇人阿尼帕在街上发现一名衣衫破旧的11岁汉族女孩。只见这个女孩在

语蓉聊武器 2025-08-10 00:14:41

1977年,新疆妇人阿尼帕在街上发现一名衣衫破旧的11岁汉族女孩。只见这个女孩在垃圾桶里不停翻找,善良的阿尼帕最终将其带回了家。在那里,小女孩见到了其他十几个同样被阿尼帕收养的孩子,这些孩子甚至来自不同的民族。 1977 年冬,新疆青河县的风跟刀子似的刮着脸。 阿尼帕裹紧头巾往家走,路过供销社后墙时,瞥见个蜷缩的小身影。 那女孩看着也就十一二岁,棉袄烂得露出黑棉花,脚趾头从破鞋里钻出来,冻得通红。 最扎眼的是她的头,裹着块脏头巾,一绺一绺沾着脓水,老远就能闻见馊味。 阿尼帕停下脚,蹲下去刚想说话,女孩猛地抬头,露出一张糊着泥垢的脸,眼里全是怯生生的光。 没等女孩反应过来,阿尼帕已经把她拽起来往家带。 到了土坯房门口,女孩挣了挣,阿尼帕却直接掀了门帘。 屋里的景象让女孩看直了眼:炕上地下挤着十几个孩子,有高鼻梁的,有圆脸盘的,正围着个中年男人说笑。 有人用哈萨克语喊着要喝水,有人用汉语接话,还有个小的咿咿呀呀说不清话,却伸手去够锅里的热气。 这个女孩叫王淑珍,回族。 后来她才知道,那个中年男人是阿尼帕的丈夫阿比包,而屋里这些孩子,和她一样,都是被这对夫妇捡回来的。 阿尼帕没多说啥,先烧了两大锅热水,把王淑珍按在炕沿上洗头。 结痂的地方一碰,王淑珍就疼得哆嗦,阿尼帕只好用温水一点点泡软,再用棉签蘸着药膏抹。 那药膏是阿尼帕跑遍附近诊所买来的,花光了家里准备买过冬煤的钱。 这事说起来,其实不是阿尼帕第一次 “多管闲事”。 1963 年春天就有过一回,邻居哈萨克族的亚和甫夫妇接连得病死了,留下三个娃在雪地里捡馕渣。 阿尼帕夜里听见娃们在土房里哭,翻来覆去睡不着。 那时候她自家已经有俩娃,丈夫阿比包在粮食局当铁匠,每月领 90 斤面粉,要填九张嘴 —— 除了自家四口,还有阿尼帕没成年的六个弟妹。 可第二天一早,她还是把那三个孩子领回了家,灶台上多摆了三副碗筷。 打那以后,阿尼帕家的孩子就跟滚雪球似的多起来。 1977 年王淑珍来了没多久,又带回来三个弟妹,说是继父病死后没人管了。 阿比包叹着气去打了口新铁锅,直径一米二,架在土灶上跟个小桌子似的。 每天天不亮,阿尼帕就围着锅转,玉米面掺土豆块煮一大锅,孩子们排着队盛,大的让小的,谁也不抢。 日子苦得能榨出汁来。 阿比包下班后不回家,骑着自行车往几十里外的工地赶,打一块土坯挣两分钱,一晚上能打三百多块,手磨出血泡就往伤口上撒草木灰。 阿尼帕更拼,生完小女儿第六天就往河边跑,给食品厂洗羊肠子。 冬天河水结着薄冰,她跪在岸边,把手伸进冰水里捋羊肠,一天挣一块二,手指冻得跟胡萝卜似的,开春后全裂开了口子,抹多少蛤蜊油都不管用。 哈萨克族的古丽不爱吃羊肉,阿尼帕就单独给她蒸土豆。 汉族的王作林想吃米饭,阿尼帕就把自己那份口粮换成糙米。 有回阿尼帕的亲儿子阿奔偷穿了王作林的新球鞋,被她拿着赶羊棍追着打,边打边骂:“人家爹妈不在了,你敢欺负他试试!” 后来王作林犯错进了监狱,阿尼帕每月坐两天车去看他,带着全家攒的鸡蛋,说:家里永远给你留着碗筷。 这些孩子长大后,有的成了县医院的护士,有的在牧区当老师。 阿尼帕的大女儿卡丽曼教过的学生里,有七个考上了大学,每个都记得她总说的话:我妈当年给我们洗头,指甲缝里全是药膏味。 2008 年汶川地震,阿尼帕揣着攒了半年的一千块钱跑到民政局,说想收养十个孤儿,吓得工作人员赶紧劝她:您都快八十了,歇着吧。 可她没歇着,家里的院子盖起了二层楼,摆着那口大铁锅,成了教育基地,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听故事。 前几年有记者去采访,正赶上古尔邦节。 院子里摆了十几桌,哈萨克族女婿在烤全羊,汉族媳妇在擀饺子皮,回族儿子炸的油香堆成小山。 阿尼帕坐在中间,满头白发梳得整整齐齐,看着孙辈们用汉、维、哈三种语言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嘴角咧得老大。 这事儿让我想起云南昭通的张桂梅,也是一辈子围着孩子转,把病弱的身子当成火把,照亮了山区女孩的路。 她们都不是啥大人物,就是凭着一股子 “见不得孩子遭罪” 的劲儿,把日子过成了传奇。 阿尼帕家那口铁锅现在还在,锅底的烟垢结了厚厚一层,像个沉默的证人,看着不同民族的孩子在这儿长大,又带着这份热乎气,散到了天南海北。 总的来讲,现在说民族团结,阿尼帕家那口大铁锅就是最好的证明。哈萨克族女婿烤全羊,汉族媳妇包饺子,回族儿子炸油香,谁分得出谁是亲生的?这种刻在骨子里的接纳,比任何口号都有力量。 还有的网友表示,换作是我,可能连自家日子都顾不过来。 她让我明白,善良从不是算计出来的,是看见别人难时,忍不住伸手拉一把的本能。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0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