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向中国低头!宁愿裁员9000人变卖公司,也不接受中国的帮助? 2020 年的春天,全球航空业被新冠疫情按下暂停键,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日子尤其难熬。 这家造了一百多年航空发动机的老牌企业,当时正面临成立以来最严峻的危机。 航班停飞让它的 "按飞行小时收费" 模式彻底停摆,一季度就亏了 54 亿英镑,账上的现金像沙漏里的沙子一样快速流失。 就在这时,中国向它递出了橄榄枝。 当时中国民航业已经开始复苏,提出可以提供资金和市场支持,条件是合作研发民用航空发动机技术。 这对罗罗来说本是绝境逢生的机会,要知道中国市场占了它宽体机发动机订单的五分之一,而且未来潜力巨大。 但罗罗的回应却出乎所有人意料。 公司高管公开表示,宁愿裁员、变卖资产甚至破产,也不会让核心技术外流。 很快,9000 名员工收到了解雇通知,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一,西班牙的子公司也被挂牌出售。 英国《金融时报》当时就质问,都到这份上了,还在坚持什么? 更麻烦的是,它还是北约的防务供应商,F-35 战机的升力风扇就出自它手,30% 的核心部件依赖美国供应。 当时中美贸易战正酣,美国明确警告说,谁敢把航空技术传给中国,就列入实体清单。 可拒绝的代价很快显现。 裁员并没有止住亏损,2021 年公司负债越积越高,英国政府给的贷款早就花光了。 而另一边,中国市场在快速回暖,C919 开始试飞,CR929 项目也在推进,全球都看得到这里的潜力。 转机出现在 2022 年,罗罗主动找上门,这次不谈技术转让,只说想合作建发动机维修中心。 这个投资 22 亿的项目,专门修遄达系列发动机,预计每年能修 250 台,光这项收入就能给罗罗带来 12.5 亿美元的稳定现金流。 有意思的是,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荷兰 ASML 公司身上。这家掌握高端光刻机技术的企业,曾因美国施压迟迟不向中国出售最先进设备。 但随着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扩大到全球 40%,ASML 在 2023 年松了口,开始向中国供应可用于 14 纳米制程的设备,既没违反所谓的 "技术封锁",又保住了市场份额。 如今罗罗的维修中心已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首批中国工程师在英国接受培训。 当年那个 "宁死不合作" 的硬气表态,慢慢变成了 "中国是战略市场" 的温和说法。 回头看这五年,罗罗的选择像面镜子。在技术壁垒和市场利益的拉扯中,没有永远的固执,只有不断变化的现实。 就像航空发动机需要平衡推力和油耗,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也得在坚守与变通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有网友表示,真以为技术捂得住?看看咱们 C919 都上天了,长江发动机也有进展,他们现在不还是乖乖跑来建维修厂?说白了就是被美国架着脖子,怕丢了北约的订单,结果把自己坑惨了。 再说 ASML,之前对中国光刻机卡得死,现在不也松口了?企业终究得向市场低头,搞技术垄断那套越来越行不通了。 那么你们怎么看的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毁一个国家不一定需要战争,中国这一次掐住了日本的国运,绝对不会手软,所有人都知道
【7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