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俄乌冲突停止,美国抽身全力对付中国,如中美在南海开战美日韩大战中国,俄罗斯站在中间隔岸观火,朝鲜同样随同俄不插手,不干涉,所以俄乌冲突,在客观上,部分对我们发展有好处,美,俄,欧洲,团结一致对付中国压力山大! 眼下俄乌战场上的炮火声,就像给中国争取时间的沙漏。美国每天往乌克兰砸下3亿美元军援,相当于在东亚少部署两个F-35中队;五角大楼1/3的标枪导弹库存运往东欧,南海的补给线就少了几重威胁。 这种微妙的平衡,让中国能腾出手来在芯片、航母、空间站这些关键领域加速冲刺。看看俄军“卢比孔”无人机在顿巴斯前线的战报就知道,这场仗每多打一天,美国战略东移的日程表就被迫推迟24小时。 但华盛顿的政治钟摆不会永远停在基辅。特朗普政府正紧锣密鼓筹备俄美峰会,连停火协议草案都拟好了——用冻结战线换解除制裁,这买卖对美国太划算。一旦成真,美军太平洋司令部的作战地图马上会重新标注:12万驻日韩美军、500架隐身战机、11艘航母组成的钢铁包围圈将全面收紧。 更棘手的是,日本已把国防开支提到GDP的2%,韩国KF-21战机生产线昼夜不停,美日韩的半导体禁令像绞索般卡住中国科技产业的脖子。那时候我们面对的,将是比2016年南海仲裁案凶险十倍的群狼战术。 俄罗斯的暧昧态度藏着地缘政治的算计。普京嘴上说着“支持停火”,私下却接收着朝鲜10万援军,用老旧弹药库换粮食和技术。这种“坐山观虎斗”的姿势,活脱脱是当年苏联在珍宝岛事件后的翻版——既怕中国太弱顶不住美国,又怕中国太强威胁自己。最近俄朝贸易额暴涨300%,可中国需要的油气管道项目却总被“技术原因”拖延,这种温差足以说明问题。 朝鲜的突然介入更像双刃剑。金正恩派兵帮俄罗斯守库尔斯克,换来了导弹技术和9000个集装箱的粮食,可半岛局势也因此升温。美韩联军最近把“网络联盟”演习规模扩大三倍,萨德系统瞄准鸭绿江,我们东北边境的防空警报比往年多响了好几次。 更讽刺的是,平壤承认派兵参战的同一天,日本趁机通过了新版《防卫白皮书》,把“台湾有事”直接写进美日联合作战条款。 欧洲的态度变化最值得玩味。德国总理默茨嘴上喊着“绝不让美俄决定欧洲命运”,身体却很诚实地批准了新一轮对华光伏组件反倾销调查。法国嘴上说要坚持战略自主,转头就把阵风战机卖到台湾。 这些看似矛盾的举动,暴露了西方阵营“反俄不反美,遏华不伤己”的投机心理。就像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说的:“当战火烧不到莱茵河,政客们的道德感就会打折出售。” 中国的应对之策藏在王毅外长那句“不是冲突方,但也不是旁观者”里。东欧的硝烟教会我们:核潜艇数量要赶在俄乌停火前突破两位数,量子计算机研发速度要比美国制裁清单更新得更快,与巴西、南非的“和平之友”小组得比北约东扩更早成型。珠海航展上,歼-20S带着四架攻击-11无人机演练蜂群战术,就是在提醒世界——当别人还在用旧地图标记战场时,我们早已在绘制新维度的棋局。
一切让时间来证明!俄乌战争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