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WAIC:中国全面进军人工智能,但制造领域存在1.5个泡沫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表明中国正全面投入人工智能,有 500 多家参与企业(2024 年为 500 + )参展,展示面积超过 70 万平方英尺(2024 年为 50K)。我们原本预计在 DeepSeek 之后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我们看到了 1.5 个泡沫的风险:1)人形机器人(一个泡沫)——有超过 90 种新的机器人模型展示,但我们看到了技术限制、高成本和有限的应用;2)AI/AR 眼镜(半个泡沫)——有很多参与者,但缺乏差异化,并且还存在技术挑战。我们将讨论我们喜欢和不喜欢什么。 📌AI 芯片和大语言模型(LLM)开发——本土芯片仍然面临挑战。我们交流过的所有 AI 专家都一致认为,AI 训练需要高效的大集群性能,所以英伟达的 CUDA 和 NV Switch/Link 是其他公司(中国或美国)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尽管华为展示了其适合房间布局的 Cloudmatrix 384 芯片组和 Ascend 910C 集群在其自主研发的 CANN 软件栈上运行,但大规模生产尚未开始。我们的行业调查表明,虽然 910C 的训练能力并不理想,但它肯定可以支持推理。CANN 是闭源的这一事实是另一个障碍。一位主要的原始设备制造商(OEM)AI 玩家表示,寒武纪的芯片在性能上可能与 Ascend 910B 相当,但供应有限意味着 AI 公司不能依赖它。华为是唯一能够批量供应的本土 AI 芯片供应商,而且他们的技术支持资源也很丰富。因此,需要本地化技术支持以使用华为产品的系统集成商(SI)和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会参与其中。 🤖我们喜欢机器人,但不太看好人形机器人。机器人是为了在各种场景中取代人类工人而打造的生产力工具。虽然看人形机器人打拳击或跳舞很娱乐,但我们相信半机器人(例如轮式机器人)和机械臂对于工业应用来说是更实际的解决方案。人形机器人在手掌灵活性、传感和主脑所需的计算能力方面仍然面临许多技术挑战。成本对于大规模应用来说仍然很高(约 30 万人民币)。鉴于成本高和技术不成熟,消费者采用率仍然很低。有趣的是,中国电信(CT)展示了一款由人类模拟和控制的人形机器人(仍然使用第三方机器人,但将在 2025 年底推出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该机器人通过专用 5G 网络由人类控制,并由中国电信的云计算能力提供支持(它有两个大型 AI 芯片集群,每个集群有超过 10K 芯片)和大语言模型。我们认为,作为一种折衷但可能具有成本竞争力的工业应用解决方案,这很实用。吸引工业客户考虑采用的价格点估计在 10 万至 15 万人民币之间,相当于一个非技术工人 1.5 到 2 年的工资。客户还需要考虑维护和电力成本。 👓AI/AR 眼镜让许多公司有望成为下一个在中国/中国企业的热门产品,但目前仍是小众产品。智能眼镜就像 Meta 正在销售的产品,通过利用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和互联网连接,提供视觉搜索、拍照和播放音乐等功能。AR 通过使用微型显示器和波导(这项技术仍然昂贵且具有挑战性)为眼镜增加了显示功能。至少有 5 到 6 家公司(谷歌、XREAL、小米、华为、阿里巴巴等)已经推出或即将在 2025 年上半年推出 AI/AR 眼镜,功能大致相同。这仍然是一个小众产品,因为重量、电池寿命和大语言模型的能力并不理想。请注意,在推出 10 年后,苹果每年只销售 3000 万至 4000 万块苹果手表。 💻将计算能力从西方转移到东方已经在发生。中国电信从 2021 年开始构建网络和定制设计软件栈,将计算能力从西方地区的第三方数据中心转移到东部需要额外计算能力的客户。西部的过剩计算能力包括英伟达芯片和本地芯片,这些芯片是由地方政府和私营企业混合建造的。中国电信已经开发了自己的硬件(例如交换机和路由器)和软件栈,以支持不同 AI 芯片的生态系统,使其都能与 CUDA 兼容。2025 年 6 月,政府发布了一项政策文件,呼吁建立一个计算能力交易平台。我们认为中国电信在构建网络和平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可能成为该平台的官方运营商。这将有助于中国电信产生额外收入,在计算能力受限的情况下促进中国的人工智能增长,并提高西部地区数据中心的使用率。
📊中国的WAIC:中国全面进军人工智能,但制造领域存在1.5个泡沫 📈世界
丹萱谈生活文化
2025-08-16 11:24:29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