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一战清朝只要拖下去就肯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笔者观点:拖不起、拖不赢、不敢拖。拖不起是因为清廷为甲午一战,向洋人银行借款1100万两,又从户部拨款以及杂七杂八中凑出来了900万两,共计2000万两军费,到1895年2月底仅剩余7000两,再打下去就没钱了,而日有幕后的英在托底;拖不赢是因为到了1895年2月底,北洋水师已经全军覆没,而日联合舰队30余艘战舰全部都在,还增加了镇远、济远等俘虏舰,且2艘1.2万吨级的富士级铁甲舰也即将在1897年入列,日陆军已经打到了山海关,山海关已经门户洞开,日随时可以进入直隶平原进行决战,而彼时清朝陆军已经分别在朝鲜、辽东以及山东全面溃败,再打下去就没有能战之兵;不敢拖是清廷害怕因为对日作战的全面溃败导致自己统治的全面崩盘,毕竟在清廷眼里防汉永远是在首位的。不过要说拖下去就只能坐以待毙,倒也未必。先看军费,清廷当时虽账面只剩7000两,但民间其实藏着不少钱。那会儿沿海富商、江南士绅家底子厚,甲午开打后,各地已经有“捐躯赴国难”的呼声,要是朝廷真下决心号召捐款,未必凑不齐军饷。反观日本,它本就是小国,1894年开战前国库也就2000多万日元,打了快一年,陆军军费花了1.2亿,海军8000万,国内老百姓税负加到了顶点,城里工厂罢工、农村农民闹事的都有,英国虽帮它,但也怕它把家底打空赖账,未必会一直填窟窿,说不定先撑不住的是日本。 军事上,北洋水师没了,但日本舰队要守着朝鲜、辽东、山东的占领区,还要护着运兵船,兵力早分散了。清朝南洋水师还有几艘巡洋舰,广东水师有鱼雷艇,虽说打不过主力舰,但去骚扰日本的运粮船、运兵船还是行的,让它补给线出乱子。陆军虽在朝鲜、辽东败了,但那是在野外硬碰硬,退到山海关、长城一线就不一样了,依托城墙打防御战,日军要攻进来得拿人命填。而且日本兵大多是南方人,冬天在东北冻得手都握不住枪,补给又跟不上,时间长了肯定顶不住。 朝廷那边,虽说防着汉人,但那会儿张之洞在湖北练新军,刘坤一在两江有兵,只要朝廷说“打到底”,这些地方督抚未必不支持。再说打久了,老百姓看到日本人占了家园,不管满人汉人,都会想着“保家卫国”,像后来的义和团虽然莽撞,但也说明民间有股子劲,要是早几年把这股劲拧起来,拖垮日本不是没可能。 总结:甲午战争的输赢,不只是枪炮的较量,更是耐力的比拼。清朝虽腐朽,但地盘大、人口多,只要咬牙拖下去,用本土优势耗垮日本的财力和兵力,未必没有翻盘的机会。可惜当时朝廷没这个决心,早早签了和约,才让中国吃了那么大的亏
甲午一战清朝只要拖下去就肯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笔者观点:拖不起、拖不赢、不敢拖。
乘风的星辰
2025-10-24 16:22:43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