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爆发后,在美清日侨民的反应是迥然不同的。旧金山早报原本打算采访大清驻美领

乘风的星辰 2025-10-24 17:20:22

甲午战争爆发后,在美清日侨民的反应是迥然不同的。旧金山早报原本打算采访大清驻美领事,可他却在睡觉,于是他的秘书接受了采访,他对甲午战争的爆发不屑一顾,面对报纸上刊登的清朝高升号被击沉,上千清军阵亡的消息,他就完全当做一个笑话来看,一提到这件事他就会发笑,对此完全不信,也漠不关心。不过要说所有在美华人都这样,倒也不全是。旧金山唐人街的角落里,有个修鞋匠老李,每天收摊后都会去报馆门口蹭报纸看,看到“高升号”的消息时,他手里的锥子“当啷”掉在地上,蹲在地上半天没说话。旁边摆摊卖豆腐的老张拍他肩膀:“看那干啥,咱们在这儿好好做买卖就行。”老李却红着眼:“那船上是咱们的人啊!”第二天,他把修鞋攒下的钱全寄回了国内,附言说“给前线买点药”。 洛杉矶的华人会馆里,几十个人围着一张破桌子开会。有人说:“咱们得做点啥,不能光看着。”有人叹气:“咱们人微言轻,能做啥?”最后大家决定,每人每月多寄一块钱回家,让家里人捐给官府。虽然钱不多,但每个人都在账簿上认真记下自己的名字。有个在码头扛活的小伙子,干脆辞了工,说要回国参军。同乡劝他:“你一个人顶啥用?”他抹了把汗:“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 日本侨民集会筹款时,也不是人人都热情。有个在旧金山开书店的日本老板娘,每次同乡来劝她捐款,她都摇头:“我丈夫就是当兵的,我不想他去打仗。”有天晚上,她偷偷给隔壁的华人洗衣店送了一篮馒头,低声说:“你们也不容易。” 其实那会儿的大清朝,关心战争的人不少。山东的农民们推着独轮车,给前线送粮食,路不好走,就把棉袄拆了垫车轮;江南的学生们写文章骂洋人帮着日本,说要“师夷长技以制夷”;连宫里的宫女们,都把自己的首饰捐了出来。只是这些事,没多少人知道。李鸿章的淮军里,有个小兵叫王二牛,打仗时腿被打断了,还爬着去拉炮栓,最后死在炮位上,手里还攥着炮绳。 总结:历史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有麻木的人,也有热血的人;有退缩的人,也有往前冲的人。战争的输赢,藏在很多地方,但那些普通人的挣扎和坚持,不该被忘记

0 阅读:2
乘风的星辰

乘风的星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