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不提中国空间站了?因为没脸提,跟国际空间站差距太大! 说大家不提中国空间站是因为没脸提、跟国际空间站差距大,这实在是没看到实实在在的情况,事实是中国空间站一直在稳步运转,新闻报道、科研成果从没断过,根本不存在拿不出手的说法。就像2025年10月29日央视刚报道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已经进入发射倒计时,全区合练都完成了,空间站也在调整轨道等着新航天员入驻,这要是真没脸提,官方怎么会反复播报这些进展。 其实这两年中国空间站的任务从来没停过,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刚把航天员送上去,7月14日天舟9号货运飞船又从文昌发射,一趟就带了6.5吨补给,创下了新纪录,比美国龙飞船的3.3吨、俄罗斯进步号的2.5吨多了不少,几乎是进步号的三倍重量。这些补给里不光有航天员吃的冷藏水果,还有氙气瓶、激光雷达这些大型科研设备,直接就能满足空间站里的实验需求,不用像以前那样分好几次运输。而且天舟飞船还能给空间站补燃料,就像给太空家园加汽油,能让空间站多驻留好几个月,这功能连龙飞船都没有。2025年国家航天局还明确说了,全年要安排2次载人飞行和1次货运补给,航天员乘组早就选好了在训练,这么密集的任务安排,怎么可能没人提。 再看国际空间站,表面上吨位有419吨,比中国空间站的180吨大不少,但它早就老了,问题一堆。2024年就有报道说,国际空间站有50处隐患、4处裂缝,漏气问题都持续5年了,每天要漏2到2.5磅空气,最严重的时候一天漏3.7磅,宇航员只能用胶带、纱布临时补,可根本止不住,NASA都把风险等级提到最高,还准备了紧急撤离方案,连龙飞船都临时加了“托盘座椅”,就怕出意外没人坐。俄罗斯更是打算2025年退出,自己建空间站,这哪是状态好的样子。反观中国空间站,2025年刚全面建成,用的都是新技术,太阳能板转化率能到30%,是国际空间站15%的两倍,发电多还省电,还有霍尔推进器,燃料消耗特别低,运行起来又稳定又高效,根本不存在差距大的问题。 更关键的是中国空间站早就出了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不是摆样子的。2024年底发布的报告里说,已经在轨做了181项科学实验,拿到了300TB的科学数据,发表了500多篇高水平论文,还申请了150多项专利。比如在太空种水稻,第一次种出了再生稻,还拿到了新的种子资源;在医学上,第一次在太空把人胚胎干细胞变成了造血细胞,以后说不定能帮到白血病患者。这些成果可不是随便说说,不少已经用到了地面上,比如空间培育的微生物技术,已经转化成了新药研发的助力。哈尔滨还有个全球最大的“地面空间站”,能模拟太空的极端环境,为中国空间站的实验做测试,这两年已经提供了6万多小时的实验服务,支撑了十多项航天工程,背后的技术实力摆在这里,怎么会没脸提。 而且中国空间站还在搞国际合作,一点不封闭。2025年2月和巴基斯坦签了协议,现在正在选他们的航天员,选出来后要在中国训练,以后会跟着中国航天员一起上空间站做实验。之前早就有17个国家的科研项目入选,不像当年国际空间站把中国拒之门外。2025年10月的新闻发布会上还说了,欢迎世界各国同行来合作,这种开放的态度,要是真没实力,哪敢让外国航天员来参与。 其实不是大家不提,是中国空间站已经从“建造期”进入了“应用期”,新闻报道从以前的“发射成功”变成了“实验突破”“合作进展”,可能不像初次建站时那么轰动,但专业领域里一直是焦点。国际空间站虽然大,但毕竟是16国拼凑起来的,结构复杂又老旧,中国空间站是自己从头建的,模块化设计更灵活,想加新舱段就能加,未来还能扩展成“十”字型。等到2031年国际空间站退役,中国空间站说不定就是全球唯一在轨的空间站了。 所以说中国空间站根本不是没脸提,而是一直在踏踏实实干实事,发射任务、科研成果、国际合作一样都不少,只是大家可能没太留意这些常态化的进展。那些说差距大的,怕是没看到天舟飞船的载重、空间站的新技术,还有实实在在的科研产出,这些都比单纯比吨位有意义多了,这样的空间站怎么会拿不出手。
为什么大家都不提中国空间站了?因为没脸提,跟国际空间站差距太大! 说大家不提中
梵西之花
2025-10-30 18:27: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