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欠中国钱,给中国打了欠条,现在中国让美国还钱,美国还不起,中国把这个欠条卖给其他国家,这个国家呢欠美国钱,就以人民币的形式买了中国手里的美国欠条,然后拿着这个欠条去抵消他欠美国的钱。 先说说这“欠条”的体量和美国的还债难题。2025年10月的数据显示,美国国债总额已经突破38万亿美元大关,比2024年又多了2万亿,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要扛11万美元的债。更要命的是美国年年花得比赚得多,2024财年光财政赤字就有1.83万亿美元,收入4.92万亿美元,支出却高达6.75万亿美元,钱根本不够花。现在美国每年光还国债利息就得超过1万亿美元,这比它的国防预算还高,成了政府支出里涨得最快的一项,这样的窟窿怎么填?想还钱简直是天方夜谭,只能靠借新债还旧债,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中国手里攥着的“欠条”规模可不小,2025年10月时还有7600亿美元,虽然比巅峰时降了不少,光是2022到2024年三年就抛掉了2800亿,但依旧是美国重要的海外债主。中国当然知道美国还不上钱,与其坐着等利息缩水、信用贬值,不如主动出手,把这些“欠条”换成更实在的筹码,于是就有了转售美债的操作。 这操作的关键在于找对买家——那些本身就欠美国钱、又缺美元的国家。比如沙特,截至2024年底沙特欠美国138亿美元债务,手里美元储备又紧张,美元一加息、一贬值,还债压力就像山一样压下来。这时候中国找上门,提出用人民币买中国手里的美债,买完直接拿着这张“欠条”去抵欠美国的钱,沙特立马就答应了。对沙特来说,不用凑美元就能清掉旧账,还能和中国搞好关系;对中国来说,卖掉了有风险的美债,收回的人民币刚好能用来买沙特的石油,中沙之间50%的石油贸易已经用人民币结算了,等于完成了“美债变人民币、人民币换石油”的完美循环。 这种操作能成,核心是人民币现在有了足够的分量。以前人民币在国际上顶多用来买东西结账,现在已经能当“债务筹码”用了。2024年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市场的占比升到了4.5%,2025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币支付占比更是达到12.7%,巴西把人民币储备比例从5%提到20%,印度也在试人民币和卢比直接兑换,这些都说明人民币不是随便说说的“交易工具”,已经能在国际上站得住脚。 更妙的是这事儿对三方都有利。中国卖掉美债,不仅避开了美元贬值的风险,收回的人民币还能投到“一带一路”的基建项目里,推动海外产业链布局;欠美国钱的国家不用挤破头找美元,用人民币就能解套,汇率风险和利息负担都降了不少;美国虽然没真掏钱,但债权人换成了其他国家,短期不用面对中国这个大债主的压力,暂时保住了信用不崩盘。就像一场“债务重组”,三张牌一换,大家都暂时松了口气,难怪有人说这是“金融手术刀”级别的操作。 中国这么做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早有规划。从2011年美债持仓见顶后就开始慢慢减持,2022年4月跌破1万亿美元关口后更是稳步推进,2025年7月单月就减持了257亿美元,持仓降到7307亿,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低。减持美债腾出的资金也没闲着,中国央行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2025年8月黄金储备达到7402万盎司,占储备资产的7.6%,黄金不受单边制裁影响,刚好能对冲美元的风险。美元资产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也从2013年的79%降到58%,鸡蛋不再放一个篮子里。 美国其实早就慌了,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说美国必须恢复财政纪律,不然“全球投资者的信心会系统性动摇”。毕竟要是更多国家都学这招,绕开美元用本币买美债抵账,美国想借钱就难了,得给更高的利息,融资成本蹭蹭涨。哈佛大学教授也说,这种债务抵消多了容易出信用链断裂的风险,但对中国来说,这是摆脱美元束缚的必经之路,谁也不想一直被别人印钞票的游戏牵着鼻子走。 说到底,这张7600亿美元的“欠条”背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博弈。以前全球都围着美元转,现在人民币正在悄悄走进原本属于美元的地盘,从“买东西的钱”变成“还债务的筹码”。从沙特用人民币买美债抵债,到中俄、中巴用本币结算,这些变化都在改写国际货币秩序。美国欠的债还不上,但中国用这张“欠条”撬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说不定再过几年,这张“欠条”还会被更多国家拿来抵账,到时候世界的钱袋子规矩,可能就真的变了。
美国欠中国钱,给中国打了欠条,现在中国让美国还钱,美国还不起,中国把这个欠条卖给
梵西之花
2025-11-03 12:25:5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