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垂涎的中国超高速风洞,竟是钱老学生,靠爆炸“炸出来”的 早年间中国想搞航空航天,飞机、导弹造出来得先在风洞里“吹”,模拟飞行状态,这风洞就是飞行器的“试衣间”,没有它再先进的设计也落不了地。 中国那让美俄都眼馋的超高速风洞,确实是钱学森的学生俞鸿儒带着团队,在一场又一场爆炸里硬生生“炸”出来的宝贝。早年间搞航空航天,不管是飞机还是导弹,设计图再漂亮也没用,必须先在风洞里“吹”一遍,模拟天上的飞行环境,测准气流里的阻力、热量和稳定性,这风洞就是飞行器的“试衣间”,没有它,再先进的家伙也落不了地。可建国初期咱们在这事儿上一穷二白,1934年建的第一台风洞早被战乱毁了,后来钱学森、郭永怀回国筹建,好不容易弄出来的风洞长宽加起来不到10米,测试得用缩小10倍的模型,数据根本不准,折腾半天全白费。 那会儿美国的常规风洞造价几千万美元,耗电堪比中等城市,咱们学不起;西方还搞技术封锁,连图纸都不肯给。1957年,郭永怀找到30岁的俞鸿儒,给他指了条“险路”:“资金电力都不足,常规路线走不通,激波管成本低、能达高温,你要是十年内搞成,对航天太重要了。”俞鸿儒是钱学森和郭永怀的学生,脑子灵还敢闯,当场接下了这军令状。可激波管得用氢氧爆轰驱动,国际上都知道这玩意儿容易炸实验室,没人敢碰,俞鸿儒还想省成本,用铸铁代替国外几十万的不锈钢做喷管,外媒直呼“异想天开”。 1958年,团队连熬三个通宵造出第一台激波管,贺龙元帅都来看过,可没高兴多久,实验室就传来巨响,第一次爆炸把窗户玻璃全震碎了,大家吓得脸色发白,俞鸿儒却蹲在废墟里捡碎片分析原因。钱学森赶来看到狼藉的实验室,没骂一句反而安慰:“房子炸了再建,人没事就好,炸出来的经验更宝贵。”最严重的是1963年,研究JF4A型风洞时整栋大楼都塌了,金属零件炸穿了承重墙,万幸俞鸿儒早有预案,让大家撤到百米外才没人受伤。团队没被吓退,反而在废墟里摸出关键规律:氢气浓度控制在临界值,就能避免危险爆轰,这从爆炸里攒的经验,成了后来成功的核心。 1969年,JF8激波风洞终于建成,造价才8万块,要知道同期北京大学建个小型风洞就花了80万,十倍差价让国际同行不敢信。这台“廉价奇迹”立马派上用场,东风-5洲际导弹的核心气动参数全靠它测出来,70年代返回式卫星的气动加热数据、潜艇导弹天线的热流问题,也都是它解决的,直接避免了发射事故。俞鸿儒没停下,八十年代又想“反其道而行之”:以前躲着爆轰,现在能不能用爆轰驱动风洞?1998年,世界首座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JF10建成,2001年首创“双爆轰驱动技术”,彻底打破国际垄断。 2012年,全长265米的JF12风洞验收通过,国外直呼“超级巨龙”,它能模拟5到9马赫的飞行环境,实验时间稳稳定定达到100毫秒,美国同类设备拼尽全力也才30毫秒,造价却只要4600万人民币,比国外同类设备的几千万美元便宜太多。2023年JF22风洞亮相,直接把性能拉到新高度,能吹出30到35倍音速的气流,每秒速度达10公里,比子弹快几十倍,内壁得扛住18000℃的高温,这温度能熔化钨金属,运行时瞬时功率达15000兆瓦,相当于三峡大坝总功率的三分之二。 有了这些风洞,咱们的装备研发一路提速,歼20的隐身布局、神舟返回舱的耐热设计、东风-17的乘波体弹头,都在风洞里“彩排”了上千次。东风-17能以15马赫速度飞行,在大气层边缘“打水漂”变轨,美国萨德系统根本拦不住,靠的就是JF12风洞提供的精准数据。反观美俄,美国最先进的LENS-X风洞速度才18马赫,试验时间短,高超音速导弹试射十次八次炸锅,六代机只能靠PPT撑场面;俄罗斯继承苏联遗产,风洞速度顶多20马赫,受经济影响维护升级慢,他们的“先锋”导弹速度虽快,却没有能完全模拟的风洞。 现在国际上用顶尖风洞按马赫数算钱,1马赫就得一个亿,20马赫测试费飙到40亿,法国出2亿欧想租咱们的风洞都被拒,美俄更是又怕又馋,美国国防部早年递报告说JF12“性能惊人”,担心中国研发“一飞冲天”,如今更是求而不得。97岁的俞鸿儒现在还会拄着拐杖去怀柔基地,看着JF22那167米长的银色管道,想起当年炸塌的实验室。从8万元的JF8到50亿都租不到的JF22,从被嘲笑“异想天开”到制定国际规则,这背后是郭永怀空难时护着风洞资料的牺牲,是俞鸿儒六十多年的坚守,是三代科学家从爆炸废墟里“炸”出来的底气,也证明了真正的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到,只能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闯出来。
美俄垂涎的中国超高速风洞,竟是钱老学生,靠爆炸“炸出来”的 早年间中国想搞航空
梵西之花
2025-11-03 20:25: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