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里那篇《滑稽列传》,后半截突然冒出个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读着跟司马迁的笔风差了老远。后人说这是褚少孙补的,骂他“狗尾续貂”,可要是没他这几笔,好多汉初的事儿,我们可能就真不知道了。 褚少孙补《史记》时,离司马迁去世已经几十年,好多篇章散了,缺了半截。他自己也老实,补完了还特意注明“褚先生曰”,没往司马迁名下混。补的内容里,有讲汉武帝求仙的荒唐,有写外孙女嫁给诸侯的琐事,确实不如原文精炼,有时候还带点民间故事的味儿,比如给《三代世表》加了段禹的后代如何繁衍,听着像说书先生编的。 可他补的东西,偏偏有不少干货。《外戚世家》里,他补了汉武帝母亲王太后的发家史,从嫁过平民到入宫成后,细节活灵活现,这在别的史书里找不到;《梁孝王世家》里,他写了梁孝王怎么跟汉景帝争储位,把皇家那点弯弯绕绕扒得明明白白。这些内容,虽然文笔糙点,可都是实打实的史料,缺了它们,汉初的政治图景就得少一块。 有人说他写得俗,不如司马迁的“史家之绝唱”。可司马迁是“究天人之际”的大手笔,褚少孙更像个拾漏补缺的账房先生,俩人本就不是一个路数。司马迁写的是“通古今之变”的骨架,褚少孙填的是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肉,骨架再好看,没肉也撑不起全貌。 再说了,那会儿没印刷术,书丢了就真没了。褚少孙要是不补,《史记》可能就不是今天这一百三十篇了。他补得糙,可至少把断了的线接上了,让后来人能顺着看下去。就像一件旧衣服破了个洞,有人用块不搭的布补上,虽然不好看,可至少还能穿,总比扔了强。 骂他“狗尾续貂”的,多半是拿他跟司马迁比。可比起那些明明续了书还偷偷摸摸不承认的,褚少孙的坦诚就难得。他补《史记》,不是想超越谁,就是怕这么好的书断了传承。这种“不怕露怯也要补全”的劲儿,比苛责文笔好坏更有意义——毕竟历史这东西,能留下来,比完美更重要。史记 史记研究 史记成语故事 史记故事趣谈 哲理史记 版史记故事 成语史记
霍去病打仗为啥总能精准找到匈奴人?汉将公孙敖曾向他请教:为啥别人一进草原上就迷
【64评论】【8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