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沙特以一亿美元一枚的价格,从中国购买了35枚东风-3导弹,35亿美金被装在集装箱里送了过来。两年后,海湾战争爆发,沙特立即将东风导弹拉了出来,成功逼退了对手! 在阅读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随时留言交流! 1988年,沙特用35亿美元从中国买走了35枚东风-3导弹,这笔交易不仅让中国的外汇储备翻了一番,还在中东军事格局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事情要从两伊战争说起,当时的沙特可谓是坐立难安,北边是打红了眼的伊拉克,东边是虎视眈眈的伊朗,两国的导弹满天飞,沙特却只有些防空导弹,完全不够看。 找美国买武器? 美国倒是愿意卖,但都是些“玩具级”的装备。 一说到中程导弹这种战略武器,美国立马就摆出一副爱莫能助的表情,主要是以色列在从中作梗,生怕沙特拿到这种远程打击武器。 正当沙特一筹莫展之际,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 中国当时虽然不富裕,但军工技术已相当成熟,特别是那款射程达2800公里的东风-3导弹,正好能覆盖整个中东地区。 1987年,沙特防空军司令苏尔坦亲王秘密访华,当他看到东风-3导弹的实物和性能参数时,眼睛都直了。 这可是能携带3吨重高爆弹头的大杀器,一枚就能在地上砸出个40米深的大坑。 谈判进展异常顺利,中方开价一枚一亿美元,沙特二话不说就要了35枚,这可把中国谈判代表都给看愣了,35亿美元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比中国全部外汇储备还多出15亿。 更让人惊讶的是,沙特直接用现金支付,他们把钱装在集装箱里,用专机运到中国,这种豪气的做派,让中方见识到了什么叫“土豪”。 网友们都评论说,这哪是买导弹,沙特用35个集装箱的现金表白,中国用35枚导弹回应,这才是真爱啊! 不过运送这批“大家伙”可是个技术活,每枚东风-3导弹都有一层楼那么高,想悄无声息地运到中东,难度堪比大象走钢丝。 不过中国和沙特想出了个妙招:请巴基斯坦当中间人。 巴基斯坦海军以“护送贵宾”为名,调来军舰接应,导弹被小心翼翼装进特制集装箱,伪装成普通货物。 途中虽然遇到美军侦察机,但在巴基斯坦战机的“例行护航”下,这批特殊快递最终安全抵达。 导弹到了还不够,得有人教会沙特人使用,中国便派出了一支代号“金轮工程”的秘密部队常驻沙特。 这些人员顶着沙漠的烈日,在苏莱伊勒和杰夫尔两个基地忙活,从基地建设到人员培训,事无巨细都要管。 后来1990年,这批导弹立了大功,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又把炮口对准了沙特,关键时刻,沙特把东风-3导弹摆了出来,还特意在电视上反复播放导弹起竖的画面。 萨达姆一看这阵势,顿时就怂了,开玩笑,这可是能打到巴格达的大杀器,谁知道沙特会不会装着核弹头?这一手威慑,直接让伊拉克偃旗息鼓。 讲真的,这可能是史上最值的买卖,35亿美元买个安稳,连枪都不用开,就把敌人吓退了,这投资回报率简直绝了! 而这笔交易成了双赢的典范,中国不仅赚到了急需的外汇,还打开了中东军贸市场的大门,沙特则用钱买来了安全感,在中东站稳了脚跟。 更重要的是,这次合作还为两国日后的全方位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 看似是一笔简单的军火交易,实则印证了一个真理,在国际关系中,有时候共同利益的达成,比意识形态的对抗更重要,只要找对了契合点,再复杂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