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自取灭亡的立陶宛总统瑙塞达,这次中国没有迁就他! 从今年5月中旬起,立陶宛境内看

自取灭亡的立陶宛总统瑙塞达,这次中国没有迁就他! 从今年5月中旬起,立陶宛境内看不到一个中国外交官,因为立陶宛直接拒绝了中方外交人员的入境申请。 而中国的回应也很直接,干脆把外交业务交给了邻国拉脱维亚来负责。 时间回溯到 2021 年,立陶宛在国际事务中出了一记 “昏招”。 它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允许台湾地区以 “台湾代表处” 的名义进驻其首都维尔纽斯。 稍有国际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中国” 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准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共识,更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底线,触碰这条底线,无疑是对立陶宛与中国关系的严重破坏。 立陶宛为何要明知故犯呢?从其自身角度来看,部分立陶宛政客妄图通过这种极端方式,在国际上刷一波 “存在感”,向某些西方国家示好,以期获取经济、政治上的支持。 在他们眼中,或许认为这是一场 “无本万利” 的政治投机,可他们严重低估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从国际局势层面分析,近年来,个别西方国家企图在国际上制造分裂,遏制中国发展,立陶宛便充当了这些西方国家的 “马前卒”。 在涉疆、涉港、涉台等诸多问题上,立陶宛频频跟风,不断试探中国底线。 但立陶宛似乎忘了,自己只是一个人口不足 300 万,经济规模在中国面前显得微不足道的小国,在大国博弈中随意选边站,且选择错误阵营,注定要付出惨痛代价。 自立陶宛在台湾问题上公然挑衅后,中国便展开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反制措施。 在外交上,迅速将两国外交关系降至代办级,召回驻立大使并要求立方召回驻华大使。 这一系列举措让立陶宛在国际外交舞台上陷入孤立,其国际形象大打折扣。 经济方面,中国对立陶宛的木材、乳制品、肉类等主要出口商品进行制裁,直接冲击了立陶宛的经济。 立陶宛妄图联合欧盟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中国,可欧盟以德、法等国为首,并未盲目跟随立陶宛 “胡闹”,而是坚决反对其主张,毕竟欧盟深知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不愿因立陶宛的鲁莽行为破坏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在这之后,立陶宛仍未收敛,在外交签证等问题上继续刁难中国。 2022 年起,立陶宛只给中国外交官签署短期签证;2024 年底,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污蔑中国违反《维也纳公约》,进而驱逐中国外交官;2025 年 5 月,更是以 “证件期已失效” 为由,拒绝最后一名中国外交官入境。 立陶宛一步步将中立关系推向深渊,自己也成为全球首个全面禁止中国外交官入境的国家。 但立陶宛真的从这些错误行径中获利了吗?事实恰恰相反。 俄乌冲突爆发后,立陶宛跟随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自身经济却受到严重冲击。 原本期望美国给予经济、军事上的大力支持,可美国承诺的 6 亿美元出口信贷使用率极低,台湾所谓的 “2 亿美元投资基金及高科技合作” 更是未兑现。 与此同时,欧盟内部德、法等主要国家与立陶宛的对华政策保持距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立陶宛若不调整对华政策,无疑将成为欧盟内部的 “孤家寡人”。 如今,立陶宛新任总理帕卢茨卡斯虽递交了 “关系重建建议书”,但认错态度并不诚恳,仍在要求 “对等恢复关系”,却不知恢复外交关系的前提是恪守 “一个中国” 原则,将 “台湾代表处” 更名为 “台北代表处”。 中国在涉及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问题上,态度一向坚定,绝无任何商量的余地。 在我看来,立陶宛的这些政客们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了。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合作共赢才是主流,任何企图破坏国际关系准则、损害他国核心利益的行为,最终都将自食恶果。 希望立陶宛能早日认清形势,回归到正确的外交轨道上来,切实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实际行动修复与中国的关系,这才是立陶宛应有的选择。 大家对于立陶宛后续的走向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