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和解,转向“反俄”,释放了什么信号? 亚美尼亚与俄罗斯原本关系密切,同属东正教文化圈,且境内长期驻有俄军。多年来,亚美尼亚一直指望俄罗斯在其与阿塞拜疆的领土争端中提供实质性支持。然而,2020年纳卡冲突爆发时,俄罗斯却选择袖手旁观,这一“关键时刻的沉默”令亚美尼亚深感失望与失信。 而另一边,阿塞拜疆虽然信奉伊斯兰教、早在1999年便退出了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集安组织),理论上应与莫斯科保持距离,但因其掌握着丰富的里海油气资源,财政雄厚,是俄罗斯军工的重要买家之一,双方实则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背后交易”。 如今,这两个历史上矛盾深重、分别站在俄外交体系中不同位置的国家,竟罕见地走向和解,并共同释放出“疏远俄罗斯”的信号,着实令人关注。那么,这一转变说明了什么? 或许可以从两种可能性进行解读: 第一种可能:领导人“意气行事”,不计后果。 也许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领导层主观意志强烈,情绪激化之下不再顾及后果,选择放弃依赖传统大国,试图通过自主外交谋求更大空间。 第二种可能:基于冷静判断的战略选择。 两国高层或许已从当前地缘形势中得出判断:俄罗斯深陷俄乌战争泥潭,胜负天平日益明朗,而战后俄罗斯的政治格局很可能发生变化。既然现有的克里姆林宫掌权者未来未必仍能主导大局,那继续讨好当前的莫斯科已无太大意义,转而布局后俄罗斯时代更为现实。 总的来看,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和解与“共识性疏俄”,并非偶然之举。它反映的是后苏联空间国家在重新审视自身安全与战略自主性的过程中,开始尝试摆脱对俄罗斯的传统依赖。这种趋势,或将成为更广泛地缘政治重组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