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府邸被围,乌克兰人已经醒悟,最大的敌人并不是俄罗斯,最近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总统府外人头攒动,愤怒的呐喊此起彼伏,不过这不再是团结一致对抗外敌,而是一股前所未见的、指向内部的怒火。
黑压压的人群挤满了泽连斯基总统的办公地,抗议的浪潮甚至蔓延到全国,这是俄乌冲突以来,乌克兰首次出现如此规模的民众示威,像一道裂痕,撕开了战时团结的表象。
到底是什么,让这位曾被视为民族英雄的战时总统,几乎在一夜之间信誉扫地?
这份饱受争议的法案,给了乌克兰总检察长一项非同寻常的权力,他可以将原本由国家反腐局和特别反腐检察官办公室这些独立机构负责的案件,随时移交给其他部门。
这意味着反腐的利剑被瞬间收缴。
这些机构辛苦调查的案子,随时可能被“截胡”,其负责人甚至可以由总统直接任命,说白了反腐败的监督权,就这样直接落入了总统府的口袋。
蹊跷的是就在议会通过法案的前一晚,乌克兰安全部门突击搜查了这两个反腐机构,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它们被俄罗斯情报部门“渗透”,但这个说法,显然没什么人买账。
那么泽连斯基政府为何要冒着天下之大不韪,通过一份近乎“自废武功”的法案?
外界猜测四起。
有人说这是为了包庇身边的亲信,让他们免受调查,也有人认为这更像是在为巨大的战时开销“平账”,毕竟很多资金的流向经不起细查。
而一个更直接的导火索是,当时反腐机构正在调查两起大案,一件涉及副总理,关乎建筑行业的腐败,另一件则直指泽连斯基的核心圈子,与一笔数亿美元的无人机采购贪腐有关,有议员甚至直接点名,这次突袭就是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下的命令,目标就是为了打压反腐局长克里沃诺斯,看来反腐的刀已经快要砍到总统自己和身边的人了,讽刺的是当初泽连斯基高喊“打击贪腐”的口号,也曾得到美欧的明确支持,谁知现在却来了这么一出。
长期以来俄乌两国都存在“前线吃紧,后方紧吃”的现象,而在乌克兰,情况似乎更为严重,本该送往前线的军费,在层层转手后不知去向。
去年乌克兰国防部就承认,部分官员贪污了近15亿格里夫纳(约3亿人民币)的采购款,而这恐怕还只是冰山一角。
一些高官不仅克扣士兵补助,倒卖军用物资,甚至在修建防御工事、购买武器这些事关国家存亡的环节上也要捞一把,他们将个人私利置于士兵的性命和国家安危之上。
前线将士和普通百姓为了保家卫国,付出了鲜血和财产,后方的高官却忙着把钱塞进自己口袋,这种对比怎能不让民众心寒和愤怒?
西方的援助也从来不是免费的午餐,美国提供的武器,账都记在那里,欧盟虽然帮忙承担了一部分,但这笔人情,泽连斯基迟早要还,很可能就是用乌克兰所剩无几的资源去填饱欧洲的胃口。
比如乌克兰为了换取援助,曾与美国企业签订协议,将国内相当一部分的矿产利益拱手让人,泽连斯基急于压下反腐调查,恐怕也是为了掩盖这些不透明的交易,避免民众发现,国家的未来正在被悄悄典当。
就连一向对乌克兰多加袒护的欧盟,这次也坐不住了,欧盟负责扩大的专员直接警告,乌克兰近期的做法是“严重倒退”,无疑会影响其加入欧盟的进程,北约虽然表面上还在力挺,但私底下恐怕也开始头疼。
乌克兰就像一个无底洞,一边消耗着巨量的武器和资金,一边却迟迟无法扭转战局,这让盟友们也感到力不从心。
民众的怒火从基辅蔓延到独立广场,很快利沃夫、敖德萨等大城市也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更令人担忧的是,有报道称一些前线士兵也参与了进来。
如果说民众的抗议,总统还能勉强招架,可一旦连军队都开始动摇,那将是民族团结最危险的裂痕,势必会严重影响前线战局。
眼下泽连斯基似乎已无退路,他必须想办法掩盖财政黑洞和那些见不得光的交易,经过三年多的战争,他确实掌握了相当大的军权,因此反对派和西方国家想让他下台也非易事。
乌克兰的政治乱局,恐怕还要持续。
但如果泽连斯基继续一意孤行,无视民众对和平的渴望,那么最终让他倒台的,或许不再是俄罗斯的炮火,而是他自己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