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美二把手忍无可忍,在1亿民众面前,对特朗普说了句不堪入耳的话

在对华政策上,特朗普政府一直动作频频,试图通过各类手段维持美国在全球的技术优势。最近,特朗普又将目光投向了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人工智能(AI)行业,计划通过一系列政策来在这个关键技术赛道上实现突破。

2023年7月23日,特朗普公布了一个新的人工智能发展计划,着重提出放宽环境法规,扩大对盟友的AI技术出口,以此来保持美国在这一领域对中国的领先地位。他的目标很明确——通过这种政策推动美国在全球AI竞争中的优势。然而,这一计划也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并且引发了美国国内高层的不满。

美国副总统万斯对特朗普的这一战略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表示,如果美国的政策最终导致中国在这一领域迎头赶上,那么这并不能怪中国,而是美国领导人愚蠢政策的后果。万斯的这番话,实际上揭示了特朗普政策中存在的重大矛盾与风险。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特朗普的“AI行动计划”是一份长达28页的文件,涵盖了推动AI技术发展的90多项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放宽环保法规、减少芯片出口限制、加强美国对AI技术出口的控制等措施。特朗普在计划中强调,“美国将毫不犹豫、不惜一切代价保持在AI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不过,特朗普的这一举措也暴露出他与拜登政府在对华科技政策上的明显差异。与特朗普相对开放的态度不同,拜登政府曾以“国家安全”为由,采取了严格的措施,阻止高端AI芯片出口到中国,形成了对中国高科技发展的强大屏障。

然而,特朗普的政策显然与拜登的政策截然相反,他开始推进所谓的“走出去”战略,提倡对外开放和技术出口,鼓励AI公司加速向全球市场拓展。这一策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美国在AI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政策或许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中国在AI领域的发展,甚至助力中国在关键技术上迎头赶上。

特朗普的“走出去”战略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放松了对芯片的出口管制,特别是对英伟达的H20芯片。尽管特朗普政府在今年4月曾禁止这些芯片出口中国,但在7月15日,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宣布,美国政府已经批准了对中国的芯片出口许可。这一消息无疑对黄仁勋和英伟达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然而,万斯指出,这一政策可能无意中为中国提供了加速发展的契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长期面临的技术瓶颈,尤其是芯片和硬件的限制,可能因为美国的放开出口而被轻松打破。

万斯指出,一旦中国能够顺利获得如H20等高性能芯片,技术障碍将迅速消失,未来中国的AI发展将变得更加迅速且稳健。美国此举可能会为中国提供不小的助力,而非通过出口限制继续加压。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国逐步突破这些技术瓶颈,未来美国可能失去与中国竞争的优势。

此外,万斯还提出了另一个被忽视的问题——能源问题。随着AI技术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美国的电力需求已经达到了二十年来的新高,部分企业甚至表示,美国的能源生产已经逐步落后于中国,且美国的电力基础设施也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AI需求。与此相比,中国在电力供应方面正在快速追赶。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的电力装机容量将超过400吉瓦,而美国则仅为几十吉瓦,是中国的十分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的芯片出口放宽、电力支持滞后等问题,可能导致美国AI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而美国白宫内部也因政策方向的分歧而陷入了严重的裂痕。一方面,特朗普代表的“市场优先”路线主张通过放开技术出口,抢占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万斯等人则主张“安全优先”,强调通过技术控制来确保美国的科技霸权。

面对美国的单边主义,中方的立场始终坚定且明确。中国已经多次强调,美国无视国际规则,滥用国家安全概念,通过出口管制和“长臂管辖”手段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中国对此深感不满,并坚决表示不接受美国的这种做法。

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不断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逐步打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例如,中国自主研发的AI芯片——昇腾910C,已经悄然问世。这款芯片的算力达到752 TFLOPS,性能已接近英伟达的H100,并且在某些特定任务中,昇腾芯片的效率比H20高出30%。这种技术进展表明,中国在AI芯片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突破,远远超出了美国曾经设定的技术“钳制”屏障。

总而言之,无论美国采取何种政策,都无法阻挡中国自主创新的步伐。美国最大的挑战,不在于对手的聪明才智,而在于自己不愿面对全球科技发展的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