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傻眼了,进口崩盘 当地时间8月8日,美国国家零售联合会宣称,由于关税政策导致美国6月的进口量同比下降8.4%,远超预期。 8月7日,美国新版"对等关税"正式落地。 这项政策覆盖了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税率从10%一路飙到50%,平均有效税率达到18.3%,创下近百年来的最高纪录。 国际社会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又一次升级,不仅会给全球经济添乱,最终也会让美国自己吃苦头。 政策生效没几天,美国进口市场就出现了剧烈波动。 6月的进口量同比下降8.4%,远超之前的预期,照这个趋势,2025年全年进口量可能比去年减少5.6%,货架上的商品数量和种类都在肉眼可见地变少。 这种急转直下的变化,很难说和新关税没有关系。 面对关税压力,美国商家们的应对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为了避开未来可能更高的成本,进口商们在上半年就开始疯狂囤货,进口量同比增长11%; 但成本涨了,不提价不行,可提太多又怕消费者不买账。 有销售空气炸锅的企业只敢把价格提高10%,剩下的成本只能自己扛着。 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说到底是关税政策把企业架在了火上烤。 而且,囤货终究是权宜之计,一旦库存见底,该涨的价还是躲不过,现在的缓冲不过是把问题往后拖了拖。 物价的变化最让普通民众揪心,而且这种上涨带着明显的"美国特色"。 超市里的商品也涨了1到8美元,这些实实在在的支出增加,全压在了美国人身上。 最不公平的是,低收入家庭受影响最大——他们买的食品等必需品没得选,而且这些支出占收入的比例本来就高,关税带来的负担自然更重。 只让普通民众为政策买单,这样的设计显然有失公允。 7月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跌到48%,已经连续5个月下降,79%的制造业行业出现萎缩,比6月的46%翻了快一倍。 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近一半的美国企业计划裁员或关厂,苹果公司单季度就可能因为关税损失11亿美元,还有不少企业遭遇订单取消,连有90年历史的老企业都面临倒闭风险。 7月失业率升到4.2%,失业者平均要等24.1周才能找到工作,是3年多来最长的; 5月和6月的就业数据还被大幅下修,7月的就业指数更是跌到5年多来的最低。 所谓靠关税保就业的说法,现在看来更像一句空话,政策反而成了就业市场的绊脚石。 从长远看,美国经济的麻烦可能更大。 有分析说,关税可能让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到2026年底下降1个百分点,今年下半年想实现3%的增速目标,怕是很难了。 现在美国商品进口在全球只占13%,有预测说,就算美国完全停止进口,前100个贸易伙伴5年内就能补回对美出口的损失。 这说明,美国想靠关税拿捏别人,恐怕是打错了算盘。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对两万多种进口商品加税,结果引发其他国家反制,全球贸易五年内萎缩60%,美国自己也陷入大萧条。 如今相似的政策出台,让人不得不担心历史会重演。 关税或许能带来短期的关税收入,但付出的代价却是经济活力、民众生活和国际信任,这样的买卖,怎么算都不划算。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