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73师军费紧张。军长王树声向堂弟王宏坤借钱。谁知道,王宏坤说:钱没有,但我可以借你一人,此人可抵万金。
王树声这个人,湖北麻城出身,靠着给人教书勉强过日子。1923年,他在麻城小学接触到一些新想法,带着学生们闹腾反对不公事,慢慢就种下了革命的根。到了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直接投身黄麻起义,领着农民们去没收土豪劣绅的粮食,组建起第一批武装队伍。打仗他那股勇猛劲儿,1927年就击退了当地民团,顺手处置了几个恶霸,震住了敌人。1931年红四方面军成立,他当上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在黄安战役里负责阻击敌军援兵,帮助主力拿下县城。1932年,他接手第七十三师师长,带着部队在新集、土桥铺一带作战,掩护红军从鄂豫皖苏区撤出来,进了川陕地界。其实啊,那时候红军日子苦,补给跟不上,部队转移过程中损失不小,王树声作为师长,得想方设法维持队伍战斗力。
王宏坤是王树声的堂弟,也在麻城长大。受哥哥影响,1926年加入农民协会,第二年参加黄麻起义。起义失败后,他辗转汉口,差点被敌军拉去当兵,好歹逃回家乡,加入红军。1929年打仗受伤,还坚持背着伤员撤退。1931年升任红十师第三十团团长,在苏家埠战役里帮着歼灭了好几万敌军。1932年,他当上红十师师长,特别会缴获物资,部队后勤搞得有条有理,在红四方面军里成了物资保障的骨干。话说回来,红十师因为打仗频繁,战利品多,储备比其他师富裕点,这也是王树声找他借钱的原因。
王友钧十八岁就投身革命,胆子大,专长夜袭。1926年黄麻起义后加入红军,从连长干到营长。1932年,他是红十师副师长,组建夜袭队,好几次以少胜多,缴获大批东西。二十四岁就成了红军里的骁将,指挥果断,战功多。1932年秋,第七十三师物资短缺,资金耗尽,士兵缺粮少弹,打仗受影响。王树声知道部队撑不住,就去找堂弟王宏坤求援。红十师缴获多,储备足。王树声提出借钱,王宏坤说总部收走了多余款,红十师也没钱借,但可以借个人,这人能力强,能顶大事。那人就是王友钧。
王友钧调到第七十三师后,马上整顿后勤,教大家怎么搜集物资,每仗必缴获。他带队作战,指导战士在战斗空隙收集资源。通过他的努力,第七十三师后勤改善,仓库储备多了,武器修好了,部队士气上来了。王树声觉得堂弟推荐对,王友钧真管用。1935年8月,红四方面军攻打包座地区的求吉寺,敌军占高地,粮草多,火力猛。王友钧调回红十师当师长,部署夜袭,亲自冲锋压制敌碉堡,中弹头部牺牲,才二十四岁。部队接着完成任务,但损失大。红军将士悲痛,许世友、王树声、王宏坤他们都惋惜。
王友钧走了,红四方面军还在川陕苏区打仗。王树声带队长征,抗日时指挥太行军区,解放战争重建大别山根据地,建国后当国防部副部长,1974年病逝。王宏坤也长征,抗日任八路军385旅旅长,解放战争指挥襄樊战役,建国后海军副司令员,1993年去世。两人一辈子为革命出力,功绩大。王友钧早逝,但他的精神激励很多人,红军传统就这样传下来。
王树声后来成大将,1955年授衔,排名靠前。他长征中指挥好,抗日在太行建根据地,组织游击,打击日伪。解放战争,大别山挺进,牵制国民党大军。建国后,国防部工作,管军工啥的,贡献多。王宏坤授上将,海军建军有他功劳,从长征到襄樊,仗打不少。两人堂兄弟,革命路上互相帮,家族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