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亲自接机,普京冷脸以对;美俄暗中划线,乌克兰被排除在谈判之外。三小时密谈未签协议,却改变战局走向,美媒:胜负已分 8月15日,特朗普亲自到机场迎接普京,试图营造一种“友好氛围”。可普京只是微微点了下头,眼神里没有一丝情绪。 双方连寒暄都极简,摄像机前的画面看着像是外交,但骨子里透着对抗的味儿。红毯两侧停放的美军F-22战机与头顶呼啸而过的B-2轰炸机,将“最高礼仪”背后的武力威慑暴露无遗。 这种气氛从机场延续到会议室,约2小时40分钟的闭门会谈里,没人知道具体说了什么,但会后每个人的表情,都在说明一件事:普京没输,特朗普也没赢。 特朗普在记者会上主动放出“建设性”“富有成果”这些字眼,还给会谈打了满分。但他一转头就把泽连斯基推向风口浪尖。 他说乌克兰必须接受当前美俄的共识,还计划推动一场美俄乌三方峰会。问题是,乌克兰根本没参与这次谈判,美俄之间达成的所谓“共识”,更像是两个大国在私下划分利益。 美方不再坚持乌克兰“完全领土完整”,但拒绝公开承认俄方对乌东四州的主权。 所谓的交易筹码是什么?简而言之,美方暗示可能放宽对俄能源制裁、允许俄开发阿拉斯加资源,换取俄方承诺停火。这听起来像是妥协,但实质上,是把乌克兰从棋手变成了棋子。 泽连斯基当然不干。他在会谈当天紧急联合德、法、英等国召开视频会议,提出五个停火前提:先停火再谈领土、落实安全保障、俄方支付战争赔偿、归还战俘和被转移儿童、维持对俄制裁。 他还专门飞到英国求助,希望首相斯塔默能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领土完整。斯塔默的确说了,但欧洲内部裂痕已现,德国转向提供防空系统而非进攻性武器,匈牙利更拒绝对俄施压。 更扎心的是,会谈前一周,俄军已攻占顿涅茨克的卢那察尔斯科耶定居点。会晤当日,俄军继续在顿巴斯推进战线,用战场优势支撑谈判桌前的强硬。 而普京全程未透露任何细节,只以沉默回应记者追问。这份沉默,反而成了最有力的外交语言。 CNN直接评论说,“普京什么都没让步,却让特朗普主动放下了制裁的刀。”特朗普原威胁“会谈失败即制裁”,会后却改口“两三周后再考虑”。这不是策略,是公开的让步。 为什么特朗普愿意让步?很简单,他想要一个“外交胜利”的故事。他要在竞选前向选民展示“我让俄乌停火了”,不管这背后是谁付出的代价。 而最容易付出代价的,显然就是现在孤立无援的乌克兰。 乌克兰的内部情况已经非常糟糕,经济崩溃、超900万人口逃离家园。前线兵源告急,乌方通过法案扩大征兵范围。 国内民意也在转变,超过六成民众希望尽快停火。泽连斯基的坚持正在和民意脱节。 更糟糕的是,美国援助政策转向:副总统万斯虽未公开宣布“停止直接供武”,但特朗普政府已推动欧洲承担军援成本,美国仅对欧出售武器。 这种“买卖式援助”,等于把乌克兰推向了财政崩溃的边缘。 泽连斯基在视频会议上直言:“如果乌克兰被排除在协议之外,这场战争就没有谈判的意义。” 但现实是,普京拒绝与他会面,除非乌方先满足所谓“特定条件”。这些条件是什么没人知道,但可以肯定,不会对乌克兰有利。 普京不急。他不需要立刻签协议,也不需要在国际场合争论谁对谁错。 他只需继续推进战线,让乌克兰的处境越来越被动,让特朗普越来越急于求成。战场就是他的谈判桌,主动权早就不在对方手里。 而特朗普这边,除了要给选民一个交代,更要避免被卷入一场没有尽头的战争。他很清楚,继续援乌不仅花钱,还没法保证效果。 不如早点和普京达成“战略默契”,以默认俄占区现状换停火假象,再甩锅欧洲承担后续成本。这种做法虽然现实,但它的代价,是乌克兰的尊严和安全。 整场会谈,其实更像是一场心理战。特朗普用“接机”和“微笑”试图制造和解气氛,但普京没有配合。 唇语显示,红毯上特朗普说“压力很大”,普京则回应“我来这里是为了帮你”,轻描淡写间反客为主。 他从头到尾都很冷静,不说多余的话,不做多余的动作。他知道,主动权在自己手里,不需要讨好任何人。美国想要停火,他可以给,但不是白给。 这场阿拉斯加的闭门谈判,没有协议,没有文件,甚至没有联合声明。但它却透露出一个最关键的信号,大国的算盘已经拨完,小国的命运只能被动接受。 特朗普需要一个胜利的姿态,普京需要一个战略的缓冲,而泽连斯基,只能在夹缝中硬撑。 参考:持续超两个半小时 特朗普与普京举行历史性会晤——2025-08-16 08:57·央广网
拒绝历史重演!据乌克兰媒体报道,乌克兰外交部长西比加表示,如果要求乌克兰以领土让
【66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