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陈赓部正伏敌,敌骑兵却突然在侧后出现。陈不安的连打两个电话给徐向前,希望撤退,徐却不准,还要陈封锁消息。 1938年3月31日黎明,响堂铺山谷中暗藏杀机。正当八路军三个团严阵以待,准备伏击日军运输队时,侧后突然出现敌军骑兵!经验丰富的陈赓慌了,连续两通电话请求撤退。谁知徐向前竟断然拒绝,还下令封锁消息。这场生死攸关的博弈,究竟谁的判断正确? 1938年春天,抗战进入最关键时期。侵华日军在邯长公路上运输军备物资,八路军129师接到任务,准备在响堂铺伏击日军,重创日军的补给线。这条公路是日军的生命线,每天都有大量军车往来,运输弹药和给养。 刘伯承师长因为要去八路军总部开会,把指挥权交给了副师长徐向前。徐向前带着陈赓等人多次实地勘察,最终选定响堂铺这个地方。这里公路沿小河而过,路南是高山、悬崖峭壁,不易攀登;路北为起伏高地,多谷口,便于隐蔽和出击。 这次行动规模不小,第129师决心以3个主力团,在响堂铺再打一次伏击战,参战的主力团分别是:129师385旅、第769团、129师386旅、第771团和第772团共计3000余人。陈赓的386旅是主攻力量,他把指挥所设在771团后面,随时准备指挥战斗。 3月30日夜里,各部队悄悄进入预定位置。战士们在山沟里挖好掩体,架好机枪,等着日军自投罗网。按照计划,日军的运输车队会在31日上午通过这里,到时候来个瓮中捉鳖。 可是到了31日拂晓,意外情况出现了。陈赓接到772团的报告,说东阳关的日军出动了200多人,另外还发现有敌军骑兵向我军侧后运动。这下陈赓心里打鼓了,难道日军发现了我们的伏击计划? 陈赓在抗战中打了不少胜仗,但这次情况让他很不安。如果日军真的察觉了,正在准备反包围,那继续伏击就太危险了。他赶紧给徐向前打电话,建议立即转移部队,到庙上村、鸭儿山一带去截击这股日军。 徐向前接到电话后,并没有马上答应。他在指挥所里仔细分析情况,觉得事情可能没那么严重。如果日军真要反包围,怎么会只派200来人?真正的包围战术需要大部队配合,不是这样小打小闹的。过了一会儿,陈赓又打来第二个电话,语气更加急切,再次要求撤退。他已经把路南的两个连调到路北,做好了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指挥所里的人都看着徐向前,等他做决定。 徐向前思考了一下,果断地对陈赓说:“没有我的命令,原计划不变,部队不要动,情况不要下传。”他判断,如果敌人真的要搞大动作,绝不会派这么点人来打草惊蛇。更重要的是,我军昨晚的行动很隐蔽,敌人不太可能发现。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徐向前派了两个侦察参谋到前线去查看具体情况。这两个小时的等待对所有人来说都很煎熬,因为一旦判断错误,后果不堪设想。 8点钟,侦察参谋回来了,带来的消息让大家松了口气。原来所谓的”200余步骑兵”根本不是日军,而是当地老百姓赶着毛驴上路。东阳关方向也没有异常,日军并没有出兵。虚惊一场! 徐向前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陈赓,伏击计划继续进行。8点30分,远处传来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日军的运输车队准时出现了。这是一个大车队,有180多辆汽车,装载着大量军用物资,由400多名日军护卫。 等车队全部进入伏击圈后,徐向前下令开火。刹那间,轻重机枪、迫击炮一齐开火,手榴弹像雨点般飞向日军。毫无防备的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汽车在山沟里乱撞,有的翻下山坡,有的撞在山崖上。 战斗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八路军大获全胜。除了少数日军趁乱逃跑,大部分被歼灭,180多辆汽车全部被摧毁。这一仗不仅断了日军的补给线,更重要的是证明了八路军的战斗力。 后来陈赓在日记里写道,从缴获的日军信件可以看出,日军对八路军的恐惧”简直是畏蜀如虎”,山路更是让他们视为畏途,到处叫苦连天。这次响堂铺战斗给日军的心理打击极其沉重。 这场战斗的成功,关键在于徐向前在关键时刻的冷静判断。如果当时听了陈赓的建议撤退,不仅会失去歼敌良机,还可能暴露部队行踪。而陈赓虽然一开始判断有误,但能够服从命令,体现了八路军良好的纪律性。 响堂铺战斗后,陈赓和徐向前继续在抗日战场上并肩作战。陈赓率领的386旅在晋东南连续取得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等战斗的胜利,被日军视为眼中钉,甚至在坦克上写下”专打386旅”的标语。抗战胜利后,两人在解放战争中又立下赫赫战功。陈赓率部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一直打到云南边境。新中国成立后,他负责筹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为国防科技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961年在上海逝世。 徐向前后来指挥了运城、临汾、太原等重要战役,解放了整个山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90年在北京逝世。 那个紧张的清晨,两位黄埔同窗用不同的方式诠释了军人的责任与担当。徐向前的果断与陈赓的服从,共同铸就了响堂铺的辉煌胜利。你觉得在那种情况下,徐向前的决定是冒险还是智慧?如果换成你,会如何选择?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抗战时,陈赓部正伏敌,敌骑兵却突然在侧后出现。陈不安的连打两个电话给徐向前,希望
熹然说历史
2025-08-16 21:17: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