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10月21日报道:“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

梵西之花 2025-10-24 15:23:15

德国媒体10月21日报道:“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能回中国,此举堪有谋略,荷兰试图以断系统权限、停工资施压,却漏算闻泰早搭备用系统、换国内供应链,中国基地反超研发,推出国产SiC模块,还断荷兰研发资金,最终让欧盟车企承压!” 2019年,闻泰科技花330多亿买下了荷兰安世半导体,这笔钱创下了中国半导体行业跨国并购的最高纪录,要知道安世可不是普通公司,它前身是荷兰飞利浦的半导体部门,做了60多年汽车芯片,在汽车用的分立器件、逻辑芯片领域是全球顶尖龙头,全球每三辆汽车里就有一辆用它的零件,不管是大众、宝马这样的欧洲车企,还是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巨头,都离不开它的产品。但闻泰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把鸡蛋全放在荷兰这个篮子里,收购交割当天没办任何庆功活动,直接派了20名核心技术专家带着精密仪器钻进荷兰奈梅亨工厂,不是去享受收购成果,而是天天拆解产线、记录每一个设备参数和生产流程,把安世60年的技术家底摸得一清二楚,与此同时悄悄在国内布局,东莞、淮安的超级工厂紧锣密鼓开工建设,一步步把核心产能迁回中国。 到2024年,安世全球72%的产能都集中在了中国境内,东莞基地年产能达到300亿颗芯片,是荷兰工厂产能的3倍之多,给比亚迪、蔚来等国内车企供货的周期从原来的12周压缩到4周,效率提升了3倍。荷兰方面后来才后知后觉,想着用强硬手段施压,冻结安世全球30个主体资产,切断中国团队的系统权限,甚至停发中国员工工资,以为这样就能逼迫闻泰妥协,可他们压根没算到闻泰早就做好了万全准备。早在2021年,闻泰就搭建了国内备用IT系统,荷兰这边一断权限,东莞工厂的生产线立马切换到国内系统,照样正常运转,半点儿没耽误订单交付。供应链方面更是早早就完成了“国产化换血”,原来依赖欧洲的封测环节换成了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国内企业,国产化率从30%飙升到82%,原材料也用宁波韵升的磁芯、江苏汉拓的环氧塑封料替代了进口货,关键辅料国产化率达到91%,还提前囤积了3个月的安全库存,荷兰想靠断供卡脖子,最后发现自己手里的牌根本没用。 更让荷兰没想到的是,中国基地不仅实现了产能反超,研发实力也后来居上。闻泰在上海专门设立半导体实验室,投入20亿元搞技术转化和自主研发,仅用两年就突破了8英寸SiC衬底技术,良率达到85%,比荷兰工厂的78%还高出7个百分点,成功推出国产SiC模块,这种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电力心脏”的核心部件,性能和荷兰产的完全一致,还拿到了蔚来的订单,累计手握1200多项自主专利。而荷兰研发团队40%的经费都来自中国基地的利润贡献,闻泰一切断资金支持,荷兰的SiC芯片研发工作立马陷入停滞,原本以为攥在手里的技术命脉,不知不觉间已经转移到了中国。 这场博弈最终让欧盟车企尝到了苦头,安世的芯片是欧洲车企的“必需品”,而全球60%以上的出货量都来自中国基地,荷兰的管控措施一出台,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首先扛不住,部分生产线开始减产,内部传出“下周芯片可能就耗尽”的消息,宝马、奔驰只能把有限的芯片优先供给高端车型,中低端车的交付周期从2个月拖到半年多,经销商都面临热门车型加价都抢不到货的困境。欧盟汽车协会紧急发布警示报告,称如果持续管控,到2026年欧洲新能源车产量可能减少15%,约20万个就业岗位会受到直接影响,损失将达200亿欧元。德国16家车企更是联名给欧盟施压,要求尽快解决安世问题,生怕整个欧洲汽车产业跟着遭殃。 反观闻泰,不仅没被压力打垮,反而凭借国内稳固的产能和供应链站稳了脚跟,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业务贡献营收78.25亿元,毛利率高达37.89%,东莞工厂的订单都排到了2026年。荷兰这边见施压没用,反而让自家车企陷入困境,只能主动联系闻泰重启合作协商,之前的强硬态度彻底没了踪影。闻泰这波操作,正如德国媒体评价的那样极具谋略,没有盲目依赖海外基地,而是通过提前布局把产能、供应链和研发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既破解了外部施压,又实现了技术突破,更让全球看到中国企业在产业链博弈中的智慧和实力,也用实际行动证明,把核心产业的根扎在自己土地上,才是最硬的底气。

0 阅读:0
梵西之花

梵西之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