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10月21日报道:“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

梵西之花 2025-10-24 16:24:32

德国媒体10月21日报道:“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能回中国,此举堪有谋略,荷兰试图以断系统权限、停工资施压,却漏算闻泰早搭备用系统、换国内供应链,中国基地反超研发,推出国产SiC模块,还断荷兰研发资金,最终让欧盟车企承压!” 安世半导体的底子有多厚?它原本是荷兰飞利浦的半导体核心部门,整整经营了60多年,在汽车用的分立器件、逻辑芯片领域早就站在了全球顶端,小信号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出货量全球第一,逻辑芯片全球第二,车规级MOSFET产品更是拿下22.5%的全球市场份额,就像汽车电子领域的“工业食盐”,不管是大众、宝马、奔驰这些欧洲巨头,还是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生产的汽车里都离不开它的零件,没有这些芯片,汽车的动力控制、安全系统都没法正常运转。2020年,闻泰科技花了330多亿完成了对安世的全资收购,这在当时是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的一笔跨国并购,所有人都在算这笔账值不值,却没人想到闻泰早就布下了一盘大棋。 和其他跨国收购后就当“甩手掌柜”的企业不同,闻泰从交割完成的那天起,就没打算把希望押在荷兰。他们立刻派了20个技术专家直奔荷兰奈梅亨工厂,不是去享受控制权,而是拿着图纸和仪器,把安世60年积累的技术资料、设备参数、生产流程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连生产线的布局都悄悄测绘下来,就像把对方的家底彻底摸清。与此同时,闻泰在国内砸下重金,东莞、淮安、上海的超级工厂快速开工,一场悄无声息的产能迁移就此展开。到2024年底,安世全球72%的产能都搬到了中国,仅东莞一个封测基地,年产量就达到500亿颗元件,是荷兰本土工厂的4倍,相当于把核心生产能力牢牢攥在了自己手里。 荷兰方面很快察觉到不对劲,眼看着核心产能被搬空,便想出了断系统权限、停发员工工资的狠招,想用这种方式逼迫闻泰在控制权和技术上妥协。可他们万万没想到,闻泰早就做好了万全准备。在荷兰的IT系统被冻结的当天,国内搭建好的备用系统就无缝接管了所有核心数据和运营流程,一点没影响生产;欧洲供应链被卡住时,闻泰早就换成了中芯国际、长电科技这些本土合作伙伴,关键辅料的国产化率从30%冲到了91%,还提前囤了3个月的安全库存,根本不怕被卡脖子。这场施压不仅没难住闻泰,反而成了中国基地技术突破的“加速器”。 闻泰在上海砸了20亿建实验室,把从荷兰学到的技术吃透后再创新,只用两年就突破了8英寸SiC衬底技术,生产出的国产碳化硅模块,良率达到85%,比荷兰工厂还高7个百分点,性能和荷兰产的没差别,现在蔚来等新能源汽车上已经用上了这款国产芯片。更关键的是,中国基地的研发实力彻底反超了荷兰,累计攒下1200多项专利,原本依赖荷兰的研发格局被彻底逆转。作为反制,闻泰直接切断了荷兰研发部门的资金支持,要知道荷兰团队40%的经费都靠中国基地供血,没了这笔钱,他们的研发工作瞬间停摆,这一下彻底掌握了博弈的主动权。 最受影响的还是欧盟车企,安世的芯片早就深度嵌入了他们的供应链,而且车规级芯片的认证周期长达6到12个月,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品。以前欧洲车企从安世拿货要等12周,现在中国基地能把周期缩短到4周,可荷兰的施压让供应链变得动荡,大众、宝马、奔驰都面临着芯片断供的风险,一旦库存耗尽,汽车生产线可能在几小时内被迫停工。为了拿到芯片,这些车企不得不绕开荷兰总部,直接向安世的中国基地下订单,原本的供应链格局被彻底打乱,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生产计划也频频调整,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压力。 闻泰的这步棋之所以高明,就是因为看清了地缘风险下,核心技术和产能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硬的底气。他们花330亿收购的不只是一家欧洲企业,更是把60年的技术积累变成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养分,通过产能迁移、供应链国产化、研发反超,不仅化解了荷兰的施压,还让中国在汽车半导体领域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掌控的转变,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企业并购,更是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突围的生动案例。

0 阅读:0
梵西之花

梵西之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