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安世破产了谁的损失大?答案很简单,目前安世半导体是100%的中资企业,当初

梵西之花 2025-10-27 10:27:05

有人问安世破产了谁的损失大?答案很简单,目前安世半导体是100%的中资企业,当初花了几百亿,真金白银收购的。所以说,安世半导体如果最终破产了,那么损失的只有中企。至于荷兰,原本就是抢夺的,能有什么损失呢? 有人问安世半导体要是破产了谁的损失最大,答案其实一眼就能看明白,损失的肯定是中国企业,因为现在的安世早就不是荷兰的企业了,是100%的中资公司,当初中国企业是花了真金白银几百亿买下来的,这些钱都是实实在在的投入,要是真破产了,这些投入就全打了水漂。至于荷兰,本来安世就不是他们原生的核心资产,更谈不上什么损失,毕竟从根上说,这家公司最初就是被荷兰企业转手出去的,现在就算出问题,荷兰那边也没什么真金白银的损失。 安世半导体的前身是荷兰恩智浦半导体的标准产品事业部,2016年才从恩智浦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公司,说白了就是荷兰企业剥离出来的业务板块,并不是荷兰本土培育起来的核心企业。到了2019年,中国的闻泰科技下定决心要拿下这家公司,为了收购花了大力气,前后分了好几个步骤,一开始花了268亿买下了接近80%的股权,后来又不断追加投入,把剩下的股权也都买了下来,算下来总共花的钱超过了330亿,这在当时是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的一笔跨境并购交易,创下了纪录。闻泰科技本来是做消费电子代工的,为了进入半导体核心领域,才咬牙拿出这么多钱,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对于当时净资产只有37.3亿元、市值还不到200亿的闻泰科技来说,几乎是倾尽全力才凑够的。 闻泰科技为了凑齐这笔收购款,想尽了各种办法,一方面通过定向增发股票募集了65亿元,另一方面联合中银集团、工银国际等多家机构组建了180亿元的跨境银团贷款,还通过子公司借了51.6亿元的境内借款,这些钱要么是股东投入的资本金,要么是银行的贷款,每一分都带着成本和责任。要是安世半导体破产了,首先闻泰科技就得直接承担这笔330多亿的投资损失,这笔钱可不是凭空来的,背后关联着无数中国股东的利益,还有银行的贷款要还,一旦收不回成本,闻泰科技的经营会立刻受到重创,甚至可能影响到公司的生存。2025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安世半导体单季营收就达到了43亿元,净利润7.24亿元,占了闻泰科技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要是安世没了,闻泰科技的业绩会断崖式下跌,那些投资闻泰科技的普通股民、支持它的银行都会跟着受影响,这些损失最终都落到了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身上。 更关键的是,闻泰科技收购安世之后,不光是投了钱,还花了大量精力去经营,让这家公司的业绩一年比一年好。从2019年收购到2024年,安世的营收增长了60%,利润更是翻了好几倍,到2024年全年营收已经达到147亿元,毛利率一度突破30%,在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的排名也从第11位冲到了第3位,国内更是稳坐第一的位置,汽车功率半导体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2%。2025年上半年,安世的营收又增长了11.23%,达到78.25亿元,其中汽车电子业务占比近60%,中国区的收入增长更是超过20%,这些成绩都是中国管理层接手后干出来的,是中企用心经营的结果。要是现在安世破产了,这些年投入的经营成本、积累的市场资源、培养的技术团队就全没了,等于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这种损失比单纯的金钱损失更让人痛心。 而且闻泰科技为了让安世更好地发展,还在技术和产能上持续投入,安世在车规级SiC MOSFET领域的技术布局已经到了2025年量产的阶段,宽禁带与IGBT产品的收入更是实现了三倍增长,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技术成果。国内的临港12寸车规晶圆厂也已经量产供货,80%的产能都能自主掌控,这些产能建设的投入也都是中企承担的,要是破产,这些硬件投入和技术积累就都成了无用的资产。更别说安世现在全球有30多家子公司,中国区的收入已经占了全球总收入的近一半,这些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都是中企一点点做起来的,破产了这些资源也会流失。 再看荷兰那边,从头到尾就没有为安世的发展投入过这么大的成本。安世本来就是从恩智浦剥离出来的,荷兰企业早早就把这块业务转手了,并没有把它当作核心资产去培育。现在安世的生产基地虽然有一部分在荷兰奈梅亨,但这些工厂的运营成本、技术升级投入都是闻泰科技在承担,荷兰当地最多就是能拿到一些税收和就业岗位,就算安世破产,荷兰损失的也只是这些间接的好处,并没有直接的巨额资金投入损失。之前荷兰政府以“安全审查”为由冻结安世的资产和专利,说白了更像是一种策略,并不是因为他们投入了多少真金白银担心损失,毕竟从收购那天起,安世的所有权就已经属于中企了,荷兰那边根本没有实际的资本绑定。

0 阅读:56
梵西之花

梵西之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