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中国一个安世还不够?欧盟主席盯上了中国又一优势产业,宣称欧洲“重大商业机遇”到来,而抓住机遇的关键,在于“不懈努力对抗首要竞争对手”,也就是中国。 欧盟抢了中国的安世半导体还不算完,欧盟主席又盯上了中国另一批优势产业,嘴上喊着这是欧洲的“重大商业机遇”,实际上明摆着说要“不懈努力对抗首要竞争对手”中国,这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想故技重施,把安世半导体的那套手段用在更多中国产业上。 先把安世半导体的事儿说清楚,这可不是什么有争议的收购,完全是合法合规的商业行为。2020年,中国的闻泰科技花了340亿元,历经三年分三轮才完成了对安世半导体100%的收购,当时安世刚从荷兰恩智浦剥离出来,经营状况并不好,是中国资本把它从困境里拉了出来。收购之后,闻泰不仅给安世注入资金,还派了20名核心技术专家去梳理生产线,在国内建了东莞、淮安基地,把70%的产能都转移到中国,短短几年就让安世脱胎换骨,2024年营收达到147.15亿元,还成了荷兰的重要税源,一年交税就有1.3亿欧元,稳稳跻身全球车规级芯片前五。更关键的是,安世早就和欧洲制造业绑在了一起,欧盟86%的制造业企业、95%的机械厂商,还有几乎所有航天航空公司,都得靠安世东莞工厂生产的芯片过日子,这种深度依赖本来是双赢的好事,却成了欧盟下手的由头。 可就在安世越做越好的时候,欧盟动了歪心思,打着“安全”的幌子开始抢蛋糕。2025年9月,荷兰联合德国、法国等九个国家搞了个“欧洲半导体联盟”,紧接着就翻出一部冷战时期1952年的《物资供应法》,这部几十年没用过的老法律,突然被拿来冻结了安世全球30个法律主体的资产,把闻泰的股份交给第三方托管,还直接解除了中方人员的核心管理职位。这背后全是美国在推波助澜,美国先把闻泰科技列入2024年的制裁清单,又改了规则,只要中国公司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都要受管制,甚至逼着荷兰替换掉安世的中国CEO张学政,不然就不给豁免。德国经济部长还站出来说这事儿“非常明智”,完全不管这是赤裸裸的强权干预,把合法收购的企业硬生生抢了过去。 抢了安世还不够,欧盟主席盯上的中国优势产业,其实早就藏不住了,就是那些中国做得好、欧洲又离不开的领域,比如稀土、动力电池还有半导体制造。中国手里握着全球绝大部分高纯度稀土,而稀土是造芯片、高端设备的关键原料,欧洲自己几乎没有像样的产能;动力电池领域更不用说,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占了全球大半,欧洲车企想搞新能源汽车,根本绕不开中国的电池供应。欧盟眼里的“商业机遇”,说白了就是想把中国的市场和技术抢过来,他们搞的《欧盟芯片法》2.0,拉着27个成员国全票通过,说是要把欧洲芯片产能从10%提到20%,可砸进去的钱加起来才几百亿欧元,还不够中国企业一年的研发投入。他们自己没本事快速追上来,就想通过对抗中国、搞技术封锁来抢机会,这种逻辑根本站不住脚。 可他们忘了,现在的产业早就全球化了,想抢中国的产业红利,哪有那么容易。就说安世这事儿,中国一出手反制,欧洲立马就慌了。中国宣布不向安世中国子公司出口电子元件,还收紧了稀土出口,短短几天欧洲制造业就扛不住了,汽车生产线先停了下来。宝马集团2025年10月光停产就损失了10亿欧元,大众也跟着断了芯片供应,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急得警告,芯片库存顶多撑几周,找新供应商又要等好几个月。更有意思的是,闻泰早就留了后手,不仅掌握了安世的核心技术,国产的SIC模块良品率还比荷兰工厂高7个百分点,达到85%,中国区工厂直接宣布独立运营,订单交付率很快就恢复到95%以上,还要求后续订单必须用人民币结算,反过来打了欧盟的脸。荷兰经济部后来赶紧找中国谈判,想缓解供应链危机,这才看清谁真正掌握着主动权。 欧盟嘴上说要抓“商业机遇”,实际做的却是破坏规则的事,用政治手段干预合法商业交易,把“安全”的帽子乱扣。安世事件已经证明,中国的优势产业不是那么好抢的,欧洲制造业早就和中国供应链深度绑定,对抗中国只会砸了自己的饭碗。可欧盟还想着靠这种手段占便宜,说到底就是既眼红中国的发展成果,又不愿公平竞争,最后只会像抢安世那样,看似占了小便宜,实则给自己的产业挖了大坑,这种所谓的“机遇”,根本就是得不偿失的糊涂账。
抢中国一个安世还不够?欧盟主席盯上了中国又一优势产业,宣称欧洲“重大商业机遇”到
梵西之花
2025-10-29 17:33: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