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决定放弃在美国建造工厂,保命比赚钱重要,密歇根24亿美元打水漂! 国轩高科放弃密歇根那座24亿美元的电池工厂,压根不是不想赚美国市场的钱,实在是再往下投,别说赚钱了,整个企业都可能被拖垮,这笔账明眼人一算就知道,保命远比冒险划算。2022年10月这个项目刚公布时,国轩高科是真心想在美國扎根的,规划里不仅要建年产15万吨正极材料、5万吨负极材料的工厂,还承诺给当地创造2350个工作岗位,员工年薪能到6.2万美元,比当地家庭收入中位数高出50%以上,当时密歇根州州长都亲自站台,给了1.25亿美元补贴和30年减税优惠,怎么看都是笔能双赢的生意。 可谁能想到,项目刚推进就撞上了明枪暗箭。先是当地居民被煽动起来反对,说担心环境影响,更怕中资背景带来“安全风险”,2023年11月,支持项目的5名镇官员直接被选民罢免,新上任的镇委会第一件事就是废除供水协议——这座工厂每天要用到71.5万加仑水,没有稳定水源,别说生产,连工地都没法开工。这还只是地方上的阻力,州政府那边更离谱,过了120多天突然发函,说项目没动工算违约,要追讨之前给的2360万美元土地补贴,可国轩高科哪敢随便动工?前面供水被卡,后面政客还在不断挑事,密歇根州共和党众议员穆勒纳天天炒作“中国控制工厂”,逼着政府取消支持,这种情况下动工就是往火坑里跳。 真正让国轩高科下定决心放弃的,是美国一层层叠加上来的政策枷锁。一开始是《通胀削减法案》(IRA)规定,2024年起用了中资电池组件的电动车,就拿不到7500美元联邦税收抵免,国轩高科建的正是电池材料厂,产品根本没法卖给美国车企——车企要的是能拿补贴的组件,没人会买“砸饭碗”的材料。到了2025年更狠,特朗普签署的“大而美”法案直接把国轩高科这类中企归为“受关注外国实体”,不光股权超过25%就算受限,连技术授权都可能被算成“有效控制”,意味着就算工厂建起来,后续只要美国想找茬,随时能以“安全理由”查封设备、冻结资金。 这时候国轩高科就得算笔明白账了:已经投了2400万美元买地,花了近50万美元杂费,要是硬着头皮把24亿美元全砸进去,结果会怎么样?产品卖不出去,补贴拿不到,还得天天应付审查和刁难,最后可能连工厂都被没收。反观放弃项目,虽然亏了前期的两千多万美元,但保住了国内的主业——国轩高科是全球第七大动力电池供应商,今年1到8月动力电池装车量就有25.1GWh,同比增长71.8%,国内的零碳工厂已经实现绿电并网,这才是企业的根基。 而且不光国轩高科,连美国本土企业都扛不住这样的环境。福特汽车在肯塔基州58亿美元的电池工厂停了一座,通用汽车原计划的四座工厂也砍到三座,连他们都不敢随便投钱,更别说带着“中资标签”的国轩高科了。再说美国那个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出了名的难缠,之前不少中企并购美国公司,就因为是中资背景,连技术文件都被反复审查,国轩高科要是真把工厂建起来,指不定哪天就被安个“技术泄密”的罪名,到时候不光美国项目没了,国内的核心技术还可能被牵连,这可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是企业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 所以说国轩高科放弃密歇根工厂,根本不是胆小,是太清醒了。24亿美元看着不少,但和整个企业的生存比起来不值一提,与其把钱扔到美国的政治漩涡里打水漂,不如保住国内的基本盘稳稳赚钱。美国一边喊着要发展清洁能源,一边又把中企当“敌人”处处打压,最后坑的是他们自己的就业和产业,而中企只要守住根基,在哪都能赚到钱,这笔保命的账,算得太对了。
中企决定放弃在美国建造工厂,保命比赚钱重要,密歇根24亿美元打水漂! 国轩高科
梵西之花
2025-10-30 17:25:14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