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媒体人陈凤馨表示,按照民调来看,70%以上的台湾地区民众是接受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的,可是对于统一这件事,真正的疑虑是在于制度的不同,担心生活方式会出现剧烈的改变。所以现在大陆是去强调生活方式不变,但她还是比较相信民间交流。 台湾媒体人陈凤馨说70%以上台湾民众接受自己是中华民族一份子,其实真实比例更高,台湾“中时电子报”10月18日报道的“台湾竞争力论坛”民调显示,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一份子的民众高达87.3%,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涨到58.3%,创下近六年新高,要是把“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是台湾人也可以是中国人”这些情况算进去,“泛中国人认同”比例能到64.9%,从民进党当局上台初的60.5%涨到现在,一直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不管两岸隔了多少年,骨子里的民族根脉从来没断过,这才是两岸关系最实在的底子。 陈凤馨说民众对统一的疑虑在制度不同、担心生活方式变,这话确实说到了一些人的心坎里,但这些担心其实早有现成的答案。就说澳门,1999年回归前经济衰败、治安混乱,回归后实行“一国两制”,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一点没变,法律基本不变,老百姓该过的日子照样过,反而日子越过越红火。回归时澳门财政储备才130亿澳门元,现在快到6170亿澳门元,孩子从出生到15岁有免费教育,还有出生津贴、医疗补贴,老人们每月能领现金分享,这些福利都是实实在在的。澳门人照样逛大三巴、吃葡国菜,喜欢的生活习惯全保留着,连学校里升国旗都成了风尚,孩子们争当国旗手,这就是“生活方式不变”最鲜活的例子,台湾民众担心的那些问题,在澳门身上根本没发生。 大陆一直强调“生活方式不变”,不是空话,是有实打实的制度保障的。而且现在越来越多台湾同胞通过民间交流亲身体验到了这点,不再被岛内的片面宣传蒙住眼睛。2024年两岸人员往来就有440.5万人次,比前一年多了五成多,其中台湾同胞来大陆的有402.3万人次,好多都是第一次来的“首来族”。这些人到了大陆才发现,这里不是有些媒体说的那样,而是交通方便、购物不用带现金,连县城的医院都有先进设备,跟台湾的生活习惯没那么多差异,反而有更多发展机会。台南有个年轻人第一次来福建连江,发现这里比台南发展得还好,回去就准备来大陆找工作,这种亲眼所见的改变,比一百句宣传都管用。 民间交流确实是消弭疑虑的最好办法,因为越走越近,就越能明白彼此是一家人。2025年妈祖诞辰的时候,湄洲祖庙办春祭大典,130多家妈祖宫庙的代表聚在一起,其中就有好多台湾信众。在台湾,光有规模的妈祖庙就有800多座,信众超过1000万人,每年三月大甲镇澜宫的绕境活动,一百多万人跟着走,这都是从大陆传过去的信仰,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记忆。2024年深圳办妈祖文化周,台南祀典大天后宫还跟当地天后宫互赠信物,台南的信众负责人说,台湾的神明都是从大陆请过去的,同根同源改不了,这种交流哪需要讲大道理,一炷香、一个仪式就把心连起来了。 不光是信仰,各行各业的交流都在拉近距离。第十六届海峡论坛来了7000多台湾同胞,有做买卖的、搞农业的,还有教书的,大家坐在一起聊怎么合作赚钱,怎么把日子过好。两岸企业家峰会每年都办,2024年光专题活动就有9场,都是实打实的生意往来。青年交流更热闹,海峡青年节、台湾青年岭南行,好多台湾年轻人来大陆参加活动,有的还留在厦门、上海创业,他们说在大陆发展空间大,政策也实在,根本不用担心里程碑式的改变。有个当年参加过“太阳花”的年轻人,后来跟大陆朋友接触多了才明白,民进党说的那些都是谎话,大陆从来没想着改变台湾人的生活,反而希望大家一起把日子过富。 现在连民调都显示,61.5%的台湾民众觉得要是维持不了现状,未来统一的机会更大,这就是民心所向。民族认同是根,民间交流是桥,大陆强调生活方式不变,是给大家吃定心丸,而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通过走亲访友、做生意、搞文化交流,亲身体会到了这点。那些所谓的制度疑虑,在实实在在的交流和港澳的成功例子面前,慢慢就淡了。毕竟不管制度怎么不同,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都想过安稳日子、赚踏实钱,这份共同的心愿,就是统一最坚实的底气,也是谁都挡不住的大势。
台湾省媒体人陈凤馨表示,按照民调来看,70%以上的台湾地区民众是接受自己是中华民
梵西之花
2025-10-30 18:27: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