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这个国家,再从李光耀开始就养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这么一个500平方公里微不足道的地方,养成了对其他大国以及世界形势,指指点点的毛病。 新加坡的命门太明显了,地里没一点矿产,连块像样的农业用地都没有,占国土面积还不到1%,90%的粮食都得从国外进口,以前连喝水都得靠马来西亚供应,后来搞海水淡化、雨水回收,到2023年自给率才刚到65%,还是没彻底摆脱对外依赖。1965年更是惨,直接被马来西亚联邦给赶了出来,成了个独立国家,周边邻国要么虎视眈眈,要么不怎么待见它,当时李光耀在电视上哭着宣布独立,那股子无助劲儿藏都藏不住。这么个一没资源二没纵深,还被周边排挤的地方,要是不主动找点事儿干,在国际上连个声响都留不下。 李光耀很快就想明白了,小国要活命,就得在大国之间找平衡,而“说话”就是最好的筹码。他给自己定了个角色,当大国的“解说员”,尤其盯着中国说事儿,因为他知道西方想了解中国,却没人比他更懂东方那套逻辑。1976年起他就频繁访华,跟好几代中国领导人都见过面,后来写了本《李光耀观天下》,里面大篇幅讲中国,说“中国有自己的方式,不会变成西方民主国家”,还反问西方“为啥印度发展没人怕,中国发展就遭忧虑”。这话传到西方,立马让他成了“中国问题权威”,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都直说“想了解中国得问李光耀”,就这么着,新加坡借着他的嘴,从没人在意的弹丸之地,变成了大国都得听两句的“意见领袖”。 光说还不够,李光耀还把美军拉来当“靠山”,进一步坐稳了说话的位置。上世纪90年代美军从菲律宾撤军,他立马把樟宜港扩建,专门修了航母码头,把美军第七舰队后勤司令部请了过来,现在每年有100多艘美军舰来这儿休整,P8反潜机常年驻扎在这儿,等于把“监控”架在了东南亚中心。有美军撑着,周边国家不敢随便招惹,国际资本也愿意来,新加坡顺势成了航运和金融中心。但这靠山不是白请的,得用话语权换,李光耀就总在国际上喊“均势战略”,说亚洲稳定得靠美国,这话刚好说到美国心坎里,新加坡的话语权也就更稳了。 到了李显龙这代,更是把这习惯发扬光大,最典型的就是靠香格里拉对话会刷存在感。这会表面是亚太安全论坛,实际就是新加坡搭台,让中美等大国在这儿博弈,自己当“主持人”。2025年的对话会上,中国学者质疑会议被西方主导,新加坡防长陈振声直接回怼,说中国“该善用场合表达立场”,那口气仿佛自己是裁判。国防部长黄永宏更直白,说香山论坛太“脚本化”,自家对话会“开放喧闹才叫有智慧”,硬是把自家平台抬成了“亚太安全风向标”。其实新加坡哪有这实力,全靠大国愿意来这开会,它借着主持会议的机会指指点点,才算保住了“地区话事人”的虚头。 更精明的是,新加坡把“说话”和赚钱绑在了一起。中国可是它的“金主”,新加坡港每年近三成货物都是中国的,从电子产品到原油,全得在这儿转一圈,光这些生意就养活了17万人,占了当地劳动人口的5%还多。中国80%的进口石油得走马六甲海峡,新加坡靠着给中国船只补给、修船、报关,赚得盆满钵满。可它一边赚中国的钱,一边又拿这些钱养美军,还在国际上放风“亚洲小国怕中国恢复帝国地位”,2013年李显龙访日特意提醒中国,南海问题“硬取”会丢声誉。这么做既讨好了美国,又迎合了东盟里对中国有顾虑的国家,还让中国没法真跟它翻脸——毕竟马六甲海峡还得用,等于用一句话换来了“两头通吃”的好处。 现在中国开始搞北极航线、中缅港口,想绕开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更急着说话了,一会儿说北极航线“有风险”,一会儿说中国“该维护现有航运秩序”,其实就是怕自己的饭碗被抢。它太清楚了,一旦中国不依赖它的港口,美军的“保护费”可能凑不齐,国际资本也会跑路,到时候别说指指点点,能不能被记住都两说。 说到底,新加坡那点“指点江山”的底气,全是逼出来的。自身条件太差,没资源没纵深,独立初期差点活不下去,只能靠在大国间说话、找平衡来刷存在感。李光耀打下的底子,李显龙接着发扬,借着话语权绑住经济、拉住靠山,才让这个弹丸之地在国际上有了声响。要是哪天不这么指指点点了,没了存在感的新加坡,真就可能被世界给忘了。
新加坡这个国家,再从李光耀开始就养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这么一个500平
梵西之花
2025-10-29 17:33: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