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之争,只要荷兰没道歉认错,没把安世半导体完好无损的还给中企,那么我们某种意义上就输了。理由很简单,安世半导体是闻泰科技100%的全资子公司,荷兰所谓的强制接管,就是明抢。 先说说安世半导体到底是怎么成了闻泰科技的子公司。安世的底子是荷兰飞利浦的半导体业务,有近百年的技术积累,后来几经转手到了恩智浦旗下。2016年,中国的建广资产联合伙伴花27.5亿美元把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业务买了下来,2017年正式命名为安世半导体,这时候就为闻泰科技的介入埋下了伏笔。2018年,做手机制造的闻泰科技看中了安世在半导体领域的实力,决定出手收购,当时闻泰账上也就150多亿现金,要拿下估值超300亿的安世难度极大,但它硬是分了三轮、花了两年半时间,在2020年完成了100%控股。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前后总投入差不多340亿人民币,是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的跨境并购案,闻泰动用了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各种合法手段,每一步都经过了荷兰政府和欧盟的批准,完全是按规矩办事的商业行为。 接手之后,闻泰科技是真的用心把安世做得更好了。安世本来就有实力,二极管、晶体管出货量全球第一,逻辑芯片全球第二,客户都是苹果、三星、华为、特斯拉这些国际巨头。被闻泰收购后,公司不仅没出问题,反而越做越红火,四年时间就赚了105亿人民币,就算在半导体行业不景气的时候也很快挺了过来。员工从原来的1.1万人增加到1.5万人,全球有2.5万家客户,年生产芯片超过1000亿颗。在汽车领域更是关键,普通燃油车每辆要用10颗安世的产品,新能源车就得用1000多颗,未来的AI汽车可能要用到上万颗,这些成绩都是闻泰用心经营的结果,荷兰当地也从税收和就业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可谁也没想到,荷兰政府会突然翻脸不认账,用强制手段把安世抢了过去。2025年10月,荷兰经济事务部长突然宣布动用1952年冷战时期的《货物可用性法案》,这个法案本来是战争时期保障本国物资供应的,现在却用来对付一家合法经营的中资企业。他们二话不说就冻结了安世的资产,把99%的股权交给所谓的“第三方临时托管”,还把闻泰派去的CEO张学政给撤了,换成了他们自己人。荷兰给出的理由说是“公司治理混乱”“担心技术外流”,可这些根本站不住脚,安世在中资管理下业绩年年增长,所谓的“技术转移风险”连铁证都没有,纯粹是找借口。 更让人看清真相的是,这背后全是美国在捣鬼。美国先把闻泰科技列进“实体清单”,后来又出了新规,把闻泰控股的子公司也纳入限制范围,还明确跟荷兰说,必须换掉中国籍的CEO,不然就制裁安世。荷兰怕自己的汽车产业因为缺芯片受影响,就乖乖听话,用老法律当幌子抢了安世。这哪是什么“维护供应链安全”,分明就是看着安世在中资手里发展得好,又有美国撑腰,就不讲道理地强占,就像有人买了房子住得好好的,原房主看房子升值了,就找个借口把锁换了自己住进去,这不是明抢是什么。 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之前尼日尔军政府就以“违规经营”为由,没收了中资企业228亿美元的石油资产,利比亚内战时中企损失超200亿美元,也门撤侨时只能放弃几十亿美元的项目,这些都是海外资产被无理侵占的例子。但安世的情况更特殊,它不是在政局动荡的国家,而是在号称“讲规则”的荷兰,而且是被合法收购的全资子公司,这样被强制接管,更让人寒心。 现在安世的归属还没定,但只要荷兰不道歉、不把公司完好还给闻泰,我们就输了。因为这意味着合法的商业交易可以被随意推翻,中企花真金白银买的资产可以被随便抢走,所谓的“市场规则”“产权保护”在利益和政治压力面前根本不值一提。要是这次认了,以后其他国家可能会有样学样,我们越来越多的海外资产都可能面临被抢的风险,这不仅是闻泰一家企业的损失,更是对我们海外投资安全的巨大打击,所以必须要让荷兰把安世还回来,认下自己明抢的错。
安世之争,只要荷兰没道歉认错,没把安世半导体完好无损的还给中企,那么我们某种意义
梵西之花
2025-10-31 11:25: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