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曾感慨万分地说,美国根本就不是中国的竞争对手,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国人可以不以赚钱为目标,而在美国,不赚钱的事是没人干的。不以赚钱为目标那以什么为目标呢?不以赚钱为目标那以什么为目标呢?说到底就是为了国家的强大,为了国家利益可以心甘情愿地牺牲经济利益。这是中国强大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就像当年搞原子弹氢弹,那时候中国刚建国没几年,家底薄得很,老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很多地方粮食定量供应,一个人一个月也就十几斤粮食,还得掺着红薯干、野菜吃,不少人都饿肚子。可就在这时候,国家下决心要搞核武器,这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连找块合适的试验场地都得派队伍在西北戈壁滩上一点点排查。但国家认准了这事儿关系到国家安全,哪怕勒紧裤腰带也得干,毕竟那时候国际上不太平,有核国家拿着核武器当“大棒”,没有核武器就腰杆硬不起来,随时可能受欺负。 为了搞成两弹,国家花了巨大的代价,光第一颗原子弹的直接花费就有28亿元人民币,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1959年全国的国防费总共才58亿元,等于把当年近一半的国防开支都投进了核武器研制里。要是把整个核计划算上,从铀矿勘探到核工业体系建设,总投资相当于建一个宝钢那么多,得有300亿元。那时候国家还欠着苏联59亿元债务,每年要还10亿,同时还要支援其他国家,能挤出这么多钱搞两弹,真是把能省的都省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因此更紧巴了,但没人有怨言,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为了国家能站起来。 更让人动容的是那些科研人员,他们放着国外的好日子不过,一门心思回国搞研究。就说钱学森,他在美国当教授的时候,一年能挣1.2万美元,换成当时的人民币得有近3万元,家里条件优渥,可听说国家要搞核武器,立马想回国。美国当局拦着不让走,把他关了五年,他硬是靠着一封写给祖国的求救信才终于回来。回国后他当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算是正部级的大官,可一个月工资才331块5,跟在美国的收入比差了近百倍。可他一点不后悔,还主动要求降工资,说国家困难,自己不能多拿。三年困难时期,聂荣臻元帅特意给他家送了半片猪,他看到红烧肉当场就沉了脸,说全国人民都在挨饿,毛主席周总理都不吃肉,自己怎么能搞特殊,硬是让把肉送了回去。他后来拿了好几次巨额奖金,不是捐给学校买计算尺,就是捐给治沙基金会,自己一分钱都不留。 像钱学森这样的人还有很多,邓稼先在戈壁滩上隐姓埋名28年,连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干啥,那里夏天温度能到40多度,冬天能降到零下30度,吃的是掺沙子的米饭,喝的是苦水,可他带领团队硬是算出了原子弹的核心数据,最后因为核辐射得了重病,去世的时候才62岁。还有成千上万的工人、士兵,跟着科研人员一起扎进戈壁,没有房子就挖地窝子,没有设备就靠手搬肩扛,不少人把一辈子都献给了那里,没拿到多少工资,更没赚什么钱,可就是凭着一股“为国争气”的劲头,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空升起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紧接着1967年氢弹也试爆成功,这时候距离美国搞出氢弹用了7年,而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靠的就是这种不计成本、只为国家的拼劲。 后来的三线建设也是一样,上世纪60年代,为了建战略大后方,国家又砸了2052亿元,把沿海的工厂往中西部山区搬,这些钱相当于1953到1964年对这些地区投入的3倍。那些工厂都建在深山里,要开山修路、挖洞建厂,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得吓人,而且建起来后生产效率比沿海低不少,短期内根本不赚钱。可国家还是坚持要搞,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万一发生战争,有这些后方基地就能扛得住。几十万建设者跟着迁过去,离开大城市,在山区里吃粗粮、住工棚,有的夫妻两地分居,有的孩子没法上学,可没人抱怨,因为大家知道这是为了国家能站得更稳。后来证明这步棋走对了,三线建设让四川这样的地方工业产值从1965年的12亿多涨到1978年的59亿多,翻了近4倍,更重要的是建成了稳固的战略后方,让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里有了底气。 再看青藏铁路,修这条铁路的时候,很多人都说这是“赔钱买卖”,从格尔木到拉萨1142公里,要翻过唐古拉山,穿过550公里的冻土带,生态环境脆弱得很,建起来成本高达330亿元。而且当时西藏人口少,物资运输量不大,通车后前几年根本赚不到钱,光维护冻土和环保的费用就不少。可国家还是下决心要修,因为这条铁路能把西藏和内地紧紧连起来,让边疆更稳定,让藏族同胞的生活更好过。建设者们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施工,不少人得了高原病,为了保护藏羚羊,特意修了33个迁徙通道,花了不少额外的钱。通车后10年,虽然铁路本身没赚多少,但带动西藏GDP突破了1000亿,农牧民收入翻了4倍,这比单纯赚钱有意义多了。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曾感慨万分地说,美国根本就不是中国的竞争对手,原因很简单,就是中
梵西之花
2025-10-31 15:25: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