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近期在澳大利亚进行的“堤丰”陆基导弹测试,虽然在短期内吸引了大量关注,尤其是在它成功击中一个模拟的055驱逐舰时,但西方分析师和澳媒的迅速反击却让这场“秀”变得并不那么耀眼。事实上,这次测试的所谓“模拟055”驱逐舰,实际上是一个专门为导弹测试而设计的慢速靶船,甚至在排水量和战斗能力上与真正的055驱逐舰相差甚远。因此,美军的这一举动更多地是为了展示“肌肉”,而非进行任何真正的军事威慑。 “堤丰”系统的最大射程为500公里,看似能够覆盖南海的重要航道,但在面对如“东风”导弹这样射程超过3000公里的系统时,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即便是“堤丰”导弹击中目标,它的实战意义也显得十分有限,因为真正的055驱逐舰拥有强大的隐身能力、电磁压制能力和多波段预警雷达,能够在很远的距离就有效规避威胁。 因此,美军的这次演示,其实更像是一场“秀”给盟友看,而非直接的军事威胁。美军的意图显然是向菲律宾和澳大利亚展示其仍有能力参与南海局势,并承诺在必要时会提供支持。这种表现无疑是为了安抚这两个国家,尤其是在南海局势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菲律宾和澳大利亚可能感到自己在该区域的地位正在边缘化。 然而,从战略角度来看,这种“存在感”的展示并不足以改变战略平衡。就算美军全力发射16枚“堤丰”导弹,这个数量远不足以对抗一个真正的055驱逐舰舰队的火力压制。正如西方分析员所言,“堤丰”系统实际上是美军陆军用来展示存在感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更为重要的是,真正的威胁并非来自东风导弹系统,而是来自美军自身。当一个国家需要通过“演戏”来证明其仍具备战斗能力时,实际上已反映出其战略上的衰退。与此同时,中国的“东大”电子侦察舰早已进入演习海域,全面监视美军的动作,收集有关导弹飞行轨迹、打击参数及雷达制导数据等情报。换句话说,美军在展示所谓的战力时,实际上却让对手有机会全面了解其战略和技术细节。 综上所述,这场所谓的“击沉055”大戏虽然为美军提供了短期的“存在感”,但它并未能改变战略上的局势。相反,它暴露了美军在面对强大对手时的战略局限,而中国的电子侦察能力则进一步突显了美军在信息战争中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