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就在欧盟领导人访华前夕,《纽约时报》撰文评论称,中国通过“经济压力和战略反抗”迫

就在欧盟领导人访华前夕,《纽约时报》撰文评论称,中国通过“经济压力和战略反抗”迫使特朗普政府达成贸易休战,还指责欧盟“搞保护主义”,放慢向欧盟出口关键矿产,更紧密地“拥抱俄罗斯”,这些做法是中国对欧盟采取强硬姿态的一部分。评论引用苏黎世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高喜明(Simona Grano)的话说,中国认为“全球秩序正在不断变化”,而美国正在“勉强维持”,美国内出现“两极分化”,在跨大西洋联盟内部出现“分裂或疲态迹象”之时,中国看到了更多“维护自身利益主张的空间”,尤其是在贸易、技术以及国家安全方面。 的确,中国在忍无可忍之际,通过对等关税和限制关键矿产供应的措施,对欧美进行反制,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更为有趣的是,也正如美媒所说,因为特朗普的“惩罚性”贸易战,“西方的团结正在瓦解”,“美国优先”外交政策正在削弱欧洲与美国的历史纽带,也让中国看到了“有利形势”。然而,这种局面也不是中国造成的,而是西方世界“自私本性”暴露的必然结果。 然而,无论是贸易战,关税战,还是乌克兰战争,都不是中国挑起的,欧盟为了保护自己的汽车工业,却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却忘记了欧洲汽车在中国市场红极一时的场面,是他们害怕竞争,害怕失去主导地位。欧委会主席冯徳莱恩指责中国支持了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却忘记了欧美才是这场欧洲战争的幕后黑手,他们现在试图将嫁祸于人,却闭口不谈欧洲飞机、汽车和奢侈品在中国市场的泛滥也是因为“产能过剩”。 事实上,冯氏这次访华是在其访日之后,峰会地点改在北京,而不是布鲁塞尔,也说明中欧的竞合格局发生了微妙变化。冯氏正在缓和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再平衡”对华关系,拉拢日本另建“竞争力联盟”,显然难以忘却其心仪的“价值观外交”,幻想特朗普转变思想,成为欧日的“志同道合”的人,加上俄罗斯因素,她因此推动中欧关系更具“对抗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警告说,需要“再平衡”的是欧盟的“心态”,而不是中欧经贸关系,希望冯氏不要错估形势,不然,欧盟的日子在多极化竞争中就更加难过,也让欧洲上了“菜单”,而不再是“点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