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正常,低压偏高。这种情况怎么办? 门诊常遇到这样的患者:高压始终稳定在 130mmHg 以内,可低压总在 95mmHg 上下徘徊,即便规律服用降压药,低压也难降到正常范围。 不少人觉得 “高压不高就没事”,其实从中医视角看,这种单纯低压偏高,多与 “气机郁滞、痰瘀阻络” 相关,若长期忽视,同样会损伤心脑肾,不可掉以轻心。 中医里虽无 “低压高” 的直接对应病名,但根据其症状与病机,多归为 “眩晕”“头痛” 范畴。 低压反映的是心脏舒张时血管内的压力,若低压持续偏高,往往提示体内存在 “有形之邪” 阻滞 —— 比如痰湿黏腻阻塞脉道,或气滞血瘀导致血脉不畅,就像河道被淤泥堵塞,水流通过时阻力自然增大,这与西医所说的 “外周阻力增加” 异曲同工。 同时,这类患者常伴有心率偏快,中医认为这是 “肝失疏泄、心火扰动” 所致,肝气郁结化火,火性上炎,迫使心跳加速,就像被堵塞的管道中水流被迫加急,反而加重脉道压力。 为何单纯低压高更难控制?因为它的根源不仅是 “血压数值异常”,更与体质偏颇、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比如长期熬夜、情志急躁的人,易生 “肝火”,肝火灼伤津液成痰,痰火交织阻塞血脉;而嗜食肥甘厚味、久坐少动者,多 “痰湿内盛”,痰湿黏附脉壁,导致气血运行涩滞。 这些病理产物如同 “隐形淤泥”,若只靠降压药强行 “拓宽河道”,不清理淤泥,药效自然打折扣。 从中医调理来看,需抓住 “理气、化痰、通络” 三大核心: 调畅气机为先:气行则血行,气滞则痰凝。可选用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气之品,日常按揉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每次 3-5 分钟,助肝气疏泄,减少血脉阻滞。 化痰浊、通血脉:针对痰湿、血瘀,可用陈皮、山楂煮水代茶饮 —— 陈皮燥湿化痰,山楂活血化瘀,二者相配能化解脉道 “淤泥”。同时需忌生冷油腻,避免痰湿再生。 平降虚火、宁心神:心率偏快者,可加用天麻、钩藤平肝潜阳,或睡前用酸枣仁、莲子心泡水,宁心安神以减慢心率,减轻脉道负担。 至于是否需要用药,若低压轻度偏高(90-100mmHg),且无头晕、胸闷等不适,可先通过上述调理观察 3-6 个月; 若低压持续超过 100mmHg,或伴有头痛、心悸,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比如气滞明显者用逍遥散加减,痰瘀重者用温胆汤合丹参饮,方能精准起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