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中美新一轮贸易谈判,美国抢先宣布时间和地点!特朗普不想再等到下个月了! 美国财长

中美新一轮贸易谈判,美国抢先宣布时间和地点!特朗普不想再等到下个月了! 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日宣布,中美经贸谈判代表将在下周一和周二(7月28和29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新一轮谈判。 按照中美前两轮谈判达成的协议,双方暂停加征关税的截止日是8月12日。美国财政部副部长法尔肯德在彭博社采访中透露,此次谈判的核心任务就是把这个“定时炸弹”往后挪。 但美方为何非要把谈判塞进7月底的日程表?看看美国商务部的数据就明白了。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环比激增17%,达到382亿美元,其中半导体设备、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的进口依赖度不降反升。 如果拖到8月再谈,特朗普政府很可能在关税到期后被迫吞下两个苦果:要么硬着头皮维持高额关税,导致美国企业成本飙升(据牛津经济研究院测算,全面加税将使美国企业年损失超500亿美元);要么主动让步,这又会被共和党选民视为“软弱”。 而IMF最新报告,把2025年美国GDP增速预期从2.4%砍到1.8%,高盛甚至预测可能滑向1.7%。 通胀方面,虽然美联储嘴硬说“年底前降息两次”,但4月CPI同比2.3%的数字背后,是进口商品价格因关税累积上涨12%的现实。 就像2018年贸易战时期,美国农民因中国反制措施损失120亿美元那样,这次关税若全面重启,密歇根州的汽车厂商、得克萨斯州的石油公司都可能成为新的“牺牲品”。 贝森特在CNBC采访时罕见承认,“美国消费者正在为关税买单”,这话背后,是沃尔玛、家得宝等零售巨头联名上书的压力——他们的货架上,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家具占比仍高达40%。 特朗普的政治算盘同样打得噼啪响。2024年大选期间,他靠着“对中国强硬”的口号拿下关键摇摆州,如今入主白宫刚半年,必须拿出看得见的成果安抚支持者。 但现实是,他的“60%关税威胁”在国会遇冷——共和党籍的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格拉斯利公开表示,“全面加税会让美国经济倒退”。 这种情况下,提前宣布谈判既是给选民释放“正在行动”的信号,也是给中方施压的心理战术。 就像2020年第一阶段协议谈判时,特朗普团队故意泄露“中方让步清单”一样,这次选择瑞典作为谈判地,多少也有借助中立国光环增加筹码的意味。 不过美方的如意算盘可能要落空。中方在谈判前释放的信号耐人寻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暂停对杜邦中国的反垄断调查,商务部同步撤销对英伟达H20芯片的进口限制。 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与2019年谈判时的套路如出一辙——既显示合作诚意,又暗示反制手段仍有储备。 关键的是,中国对还“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额在2025年第一季度增长21%,其中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占比突破30%,这意味着即使美国市场收缩,中国企业仍有足够的战略纵深。 这次斯德哥尔摩谈判,美方想讨论的稀土出口管制、市场准入等议题,本质上是试图复制“芯片法案”的套路——用关税杠杆迫使中国在高科技领域让步。 但他们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中国稀土精炼产能占全球70%,而美国90%的稀土依赖进口,这种结构性依赖决定了谈判筹码的天平并不像美方想象的那么倾斜。 当然,谈判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美方试图将中国购买俄罗斯、伊朗石油的议题塞进议程,这可能触碰中方的红线。 正如中国社科院专家吕祥指出的,“贸易谈判不是地缘政治的提款机”,如果美方坚持将两者捆绑,很可能让刚刚建立的磋商机制崩塌。 而中方的底线也很明确:必须看到美方在关税减免、技术出口限制解除等核心问题上的实质性让步,否则“以斗争求合作”的策略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