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特斯拉是赢了,但不是真相的全部

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李赓

头图丨视觉中国

懂车帝周三中午开始陆续推送的“36车智驾大测试”,在整整两天之后被马斯克本人看到。

后者极尽克制但还是透露些许自豪感地写到:“由于法律禁止数据出境,特斯拉在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的情况下,在中国取得了最高成绩。”再次引爆了前两天一度稍微平息的“中国车企的智驾,怎么做得还不如特斯拉?”话题。

围绕着这场测试,各种讨论和阴谋论四起,甚至有很多人当起了侦探,开始一帧一帧分析测试视频。

但在虎嗅汽车看来,专注于细节上的“找茬”反而错过此番大测试背后的全貌和真相。

懂车帝测了啥?公允么?

简单总结测试场景如下:消失的前车真高速版、高速临时施工、施工路遇卡车、高速惊现事故车、高速入口遇野蛮加塞、莽撞横穿的猪。

图自:AI科学小栈(下同)

这些场景,都是属于智驾能力中的cornercase(边缘案例,不是用户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但在现实中又有不少人遇到过的(高速入口强行低速加塞那个我本人都遇到过不止一次,消失的前车也遇到过容易一些的版本)。

很多人吐槽懂车帝在测试中的“控制变量”不够好,在笔者看来,大概率不是懂车帝故意为之。实在是因为车辆测试要做到完全精准与标准,是一个耗资巨大的活。下图是耗资5亿的某碰撞测试场地:

国内某车企自建的碰撞测试场地,总耗资5亿

以“控制变量”标准化做到极致的车辆碰撞实验为例,为了保证测试的公允性,车辆其实自身并不具备动力,而是由场地中的测试轨道负责提供动力,从根本上保证测试车辆的速度和碰撞角度准确。

但代入到智驾测试场景,尤其是目前已经放出的高速场景,懂车帝测试过程中的许多动作只能靠人完成,因为市面上暂时不存在对应的测试装置。更不提智驾车辆本身的行驶,处于接管状态,如何既部分控制智驾车辆的运动过程(例如速度和初始路径等等),又要反过来评估他智驾的表现(油门刹车的选择,路径的选择),目前看起来还是个颇为薛定谔的事情。

加之测试装置目前没办法实现极高的加速度(本质就是车辆拖动的靶子),所以即便触发条件一致(大概率是测试车辆走到特定点就释放靶车),在实际情况中也无法做到场景的完全复制,更做不到对所有测试产品100%的公允。

总的来看,懂车帝能够将测试做到这个水平,已实属不易。即便不够完美,但这场测试足以证明——对于高速NOA这个被认为不是最难的场景,中国车企的智驾水平的确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倒退。

为什么特斯拉会在测试中表现更好?

谜底其实就藏在谜面上,正如马斯克自己所说,特斯拉的智驾能力目前并没有用本地数据训练。实际上特斯拉FSD的能力,是用美国的智驾思维和智驾数据打造的。

那么中美道路情况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呢?借用前华为智驾负责人苏菁地平线副总裁兼首席架构师的话来说:“中国道路基建的随意性比美国大太多;中国的外卖骑手和电动车工具开车的行为在美国也是没有的,会导致大量需要处理的博弈问题。”

苏菁所指的这个“基建随意性”,主要指代的是普通道路的情况,而非中国建设较为标准化的高速。

对于车企而言,要去适应国内普通道路的情况,就要在智驾系统中构建完全不同的架构和底层,在现实数据方面也完全不同,最后又继续根据现实情况不断调优。

具象一点说,这就是两种水土下孕育出的两种“大脑”(大模型本质就是一个局部的大脑)。也可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智驾。

而最近几年,中国的“大脑”聚精会神在干什么呢?

搞各种NOA,尤其是博弈需求最重的城市NOA,充满了各种各样不按规则行驶的汽车,有胆子一个比一个大的行人和电动车。

这些再多规则都无法解决的场景(因为变数实在太多),到了大模型时代终于有了解决的办法。中国车企在大模型结构上加入了对不同交通参与者的关注,考虑到了许多美国不会发生的意外场景,再加上中国老司机的数据持续输入,最终让现如今的国产智驾大模型已经有了非常强的“博弈”能力。

什么叫”博弈“能力?

简单解释起来就是,有了充足的“博弈”能力之后,车辆在遇到突发情况下,会更偏向于以老司机的思维来解决,不至于一点挑战就急刹退缩。你也可以理解为“不怂”,其中一个最直观的结果在本次测试中,体现为前方有故障车,智驾“比起简单的刹车,更偏向于复杂的绕道”。

这种在日常使用中甚至会被使用者称赞的高级能力水平,到了此次懂车帝相对极限的测试场景中,最终暴露了“不怂”风格下的短板。

也是为了完成更冒风险、更高难度的驾驶,智驾系统必然需要对路线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决策,体现为此次测试中许多智驾系统的“犹豫不决”,也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减速所需的时间。

可以简单粗暴理解为:智力能力没有匹配其风格与野心。

很讽刺是不是,用来在城区保证通行效率的算法结构,反过来在高速上降低了安全系数。

相比之下,虽然特斯拉目前在国内已经架设了服务器,用本土的数据对FSD进行训练调优,但是其核心的智驾大模型架构仍基于美国本土相对简单的版本,也就是没有了“强博弈”的负担,对于高速这种“反应时间”比“优选路线”更优先的场景中,反而输出了更优的表现。

如果你看到这里还不理解,我再做一个形象的比喻:

这就好比两个人,第一个你让他连玩十次脑筋急转弯,第二个只做十次简单的算术题。当第十一次给两个人极为简单的算术题,第一个人反倒不会直接给出那个最直白的答案,反而要绞尽脑汁想想这道题“脑筋急转弯”在哪里。结果只可能会是第二个人的反应速度遥遥领先。

为什么懂车帝只做这种对中国智驾不利的场景?难不成真的收了特斯拉的钱?

非也非也,其实早在周三懂车帝视频号发布的第一个视频中,就曾明确了整个智驾测试总计15个场景。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6个高速场景,还有9个城市场景。

9个城市场景的名字如下:开进大转盘、转盘内汇出、过马路四小学生、故障车躲不躲、平庸的掉头、斜刺电瓶和儿童过马路、倒车难题、疯狂电瓶、盲区藏辆左转车。

光是念其中几个名字,就已经让我这个老司机都“胆寒”。

目前懂车帝还没有发布这9个城市场景的测试结果,但笔者大胆预测:国产智驾系统“强博弈”能力必定会在这些场景中发挥更优,国产智驾系统表现“反超”特斯拉是板上钉钉。

谁才是此次测试的真正“推手”

明明也有国产智驾系统擅长的场景,为什么不一起发出来?这么多国产品牌智驾表现都这么糟糕,为什么懂车帝还要发出来?难道不会影响他们自己的商业利益么?

这几个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答案:这次智驾大测试真正的推手压根不是懂车帝,而是官方。

先不说懂车帝视频发布之初,特别强调了央视视频的背书(央视视频后来删除了部分推广,大概率是车企申诉“打压创新”的结果),在懂车帝第一次发布视频的同一天,还有两个官方机构发布了智驾相关的内容,一个是公关部交管局局长,一个是科技部。

其中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强调了两点:

要加强车企管理。积极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行业主管部门,督促车企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的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杜绝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督促车企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强化新用户培训,帮助新用户熟悉掌握汽车辅助驾驶功能的使用方法和禁止事项,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

驾驶人始终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我们希望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提示,使广大驾驶人清楚认识到现阶段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在购车和使用的时候,都应该全面了解、掌握辅助驾驶系统的功能特性以及启动和关闭的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清楚认知辅助驾驶的技术边界,一旦我们“脱手脱眼”,可能面临严重交通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

而科技部发布的则是一份《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目的在于“指导驾驶自动化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规范开展,防范驾驶自动化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过程中的科技伦理风险,推动该领域健康发展,确保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和推广符合社会公众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懂车帝测试所用的道路,全部为日常使用的真实道路。海南儋州的许多测试场地为此最多封路了10天,其中包括G98环岛高速这样的大动脉,部分城区道路还导致了公交线路改道。

三个完全不同责任分属的官方,就智驾在同一天发声,傻子都知道不是巧合事件。

在虎嗅汽车看来,这就是顶层在此前“叫停”智驾宣传之后,在研究了汽车行业的现状、汽车消费者现状所制定的一次大规划——既然澄清智驾能力不符合汽车从业者的利益,对于驾驶者的培训迟迟无法落实到位,那么这个工作只能由官方牵头来做。

一方面对车企下达严格的伦理要求,明确智驾下的责任归属,同时用一场测试集中破除消费者心目中因为车企宣传、自我想象、有限的亲身和非亲身体验所形成的对智驾的“盲目信任”。

这本质上压根不是什么行业测评,而是一次国家级别的安全警示教育活动。

这样的活动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第三次,显然持续保证“智驾推广的风险可控”,已经成为了官方新核心逻辑。但究竟能够对车企宣传侧形成怎样合理的约束,能否让使用者充分意识到技术的不成熟性,同时还不影响中国智驾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官方在众多细节上的平衡,仍需要通过时间的检验。

评论列表

村里刚通电
村里刚通电 31
2025-07-26 14:46
充值帝的东西反正我是不相信的,一个测评网站出卖信誉只有0次和1次之分

村里刚通电 回复 尚-猫了个咪 07-27 14:17
这是哪里跑来的疯狗?我手机用的非华为,车是油车~~

尚-猫了个咪 回复 07-26 20:36
看你们村里刚通电的状况,这测试这辈子跟你也关,信不信的吧,继续你通电的遥遥领先

用户26xxx72
用户26xxx72 19
2025-07-26 12:40
这才是理性的评价,而不是动不动就引战,实事求是现在有的车企对智驾的宣传太过了,完全就是利益驱使,有智驾的、或者说高版本的智驾就更贵,但是智驾的表现完全对不起那部分增溢的价格。
lost in the wind
lost in the wind 18
2025-07-26 17:12
即便国家去搞这个东西,有些人也不认可,因为他们从骨子里高高在上,不认为别人比自己厉害。即便数据摆在桌上。他说你数据不准,你让他自己搞,他自己的数据100%造假,绝对不会是原数据!这就是厂商!
蜗牛
蜗牛 17
2025-07-26 17:56
因为友商没有激光雷达,所以测试问界就把问界的激光雷达遮挡起来了,因为友商没有AES主动避障模式,所以测试问界的时候问界要变道给驾驶员硬生生的把方向盘拉回来导致撞车。最后一个最可疑的地方就是问界阿维塔华为智驾的车的距离只给60到70米,特斯拉给了100多米,请问这是什么操作?其实华为智驾是什么水平大家都清楚,但你这么不要脸的去测试真的是让大家觉得恶心。华为智驾现在能自己上高速自己下高速了,其他品牌还在测试AEB,差距一目了然。昨天央视已经下架了这次评测视频,和懂车帝撇清关系了。真的是打脸来的真快
海阔天空
海阔天空 9
2025-07-26 15:03
懂车帝如此任性嚣张,没人管吗?
sola
sola 8
2025-07-26 19:54
懂车帝估计心凉透了,自己花血本给民众一个事实真相,让大众选择智驾时慎重考虑,却遭舆情反噬。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测试过程和结果,懂[滑稽笑]车帝的测试可以借鉴,而且还有各种帝的智驾测试,都综合借鉴一下,结果不就出来了吗?
鑫爷
鑫爷 8
2025-07-26 17:35
请解释一下这次测试懂车帝故意把问界激光雷达贴了磨砂纸是什么意思?大家心知肚明。
专打垃圾呦西
专打垃圾呦西 7
2025-07-26 16:50
是说赛车手都不会开的特死啦吗?
独钓寒江雪
独钓寒江雪 6
2025-07-26 22:51
赢个毛线,失误一次和失误五次有什么区别,人家宣传的是智能驾驶不靠谱,你来宣传排名
如风卷云
如风卷云 3
2025-07-27 09:26
作者高看了充值帝,把巧合当成了配合。另外,一个遭过封禁的能与央视合作,只能说要不央视里面有猫腻,要不央视审查的政治标准低。
鑫爷
鑫爷 2
2025-07-26 17:34
请日本人负责测试,你们品品。
东朝阳
东朝阳 2
2025-07-26 16:50
如果是国家级有资质部门联合对所有车企车型进行公开测试相信国人和车企没二话!但让一个全中国都知道以赢利为目的且亳无测试汽车资质的私营企业来测试汽车!那是开玩笑!!是居心叵测!作者不用洗了!更不用拉什么部门来撑场面了!国人先多了[并不简单][并不简单][并不简单][并不简单][并不简单][并不简单]
愤怒的小样儿
愤怒的小样儿 2
2025-07-26 21:56
我有个建议,直接公平公正的官方 组织一次,谁是骡子谁是马不就知道了吗
浪子
浪子 1
2025-07-27 08:53
有条狗叫的特别凶!
2021田野
2021田野
2025-07-28 14:51
官方??官方会让特斯拉,碾压一众中国车企,还是说中国车企的智驾水平都不如特斯拉?赤裸裸的打压一众车企[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