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提醒中国:解放军要在西部沙漠,屯够300万人的武器弹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建设地点又该在哪里呢? 俄乌冲突打了三年,把现代战争扒得一干二净——这哪是拼战术,分明是拼“弹药库存”的钢铁游戏。俄军在顿巴斯前线日均发射约2万发炮弹,乌军反攻阶段日均消耗弹药量达到8000发左右,连苏联时期的T-62坦克都被翻出来当移动炮台。 更夸张的是无人机战,双方一天能报销150架,相当于烧掉750万美元的“空中棺材”。这场拉锯战给中国提了个醒:要是哪天台海或西部边境擦枪走火,解放军必须在西部沙漠里囤够300万人的弹药,否则真要上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悲剧。 为啥非得选西部沙漠?东部沿海虽然经济发达,但也是敌方首轮打击的重点——美军的“快速猛禽”战术能在72小时内把F-22部署到冲绳,日本的12式反舰导弹射程能覆盖台海。 反观西部沙漠,新疆的塔克拉玛干、甘肃的巴丹吉林,这些地方百公里见不着人影,卫星侦察都得费老大劲。 更绝的是三线建设留下的“地下长城”:青海的221基地地下指挥中心,墙体厚达60厘米,能扛住500公斤炸弹的直接命中;湖南的6501工程,17公里长的隧道能藏下整个装甲师,连火车都能开进去。把弹药藏这儿,就算敌人用钻地弹也得挠头。 沙漠的气候更是天然的“弹药保鲜柜”。东部沿海湿气重,炮弹放三年就锈穿引信,可沙漠里年降雨量不到200毫米,空气湿度常年低于30%。 美国在亚利桑那沙漠封存的A-10攻击机,放了20年还能直接起飞;中国在甘肃试验的155毫米炮弹,在恒温20度的地下掩体里,保质期比东部仓库多了整整10年。更绝的是地表那层硬邦邦的红黏土,坦克装甲车直接开上去都不会陷,连临时跑道都省了。 地理位置上,西部沙漠更是战略棋盘上的“天元”。从新疆喀什到中亚边境只有500公里,卡车车队三天就能把弹药送到中印边境的加勒万河谷。新藏铁路一旦通车,甘肃的重装旅能直接坐着火车上高原,比现在用卡车运输快三倍。 更妙的是,沙漠里能搞“分布式储备”——把弹药库拆成几十个小仓库,藏在沙丘、峡谷里,敌人就算发现一个,也炸不完所有,而这300万人的弹药库,可不是随便拍脑袋定的。 按照俄乌战场的消耗标准,一个步兵师每天要打200发炮弹、5万发子弹,300万人的部队打三个月,得准备150亿发子弹、50万吨炮弹,再加上几万架无人机、几千辆装甲车。这些物资堆起来,得用2000节火车皮才能装下,相当于把整个海南岛的钢铁产量搬空。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不是爱好和平吗?囤这么多弹药不怕刺激邻居?看看俄罗斯就知道了——开战前弹药储备不足,只能满世界买伊朗的无人机、朝鲜的炮弹,结果被西方制裁得焦头烂额。 再说了,中国西部边境形势复杂:印度在拉达克部署了20万大军,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基地虎视眈眈,台海方向的“台独”分子还在勾连外部势力。真到了危急时刻,300万人的弹药库就是定海神针,能让敌人掂量掂量:跟中国打消耗战,你配吗? 当然,这么大的工程也有挑战。光建设成本就得几千亿,每年维护费用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军费。但看看美国在内华达州的霍桑海军弹药库,7000万吨弹药堆得像座山,就知道大国竞争从来不是“过家家”。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