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被彻底打败!”这个韩国专家太敢说了!他表示如果美国把所有军事力量都集结起来去攻打中国,就算是11艘航母都出动,再带上所有的先进装备,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胜利! 面对专家毫不留情的分析,主持人并不死心,还提到了航空战,也就是印巴这次冲突的打法,结果这个专家依旧是前面的那副态度,直言这是上世纪的打法,现在打仗,导弹才是重头戏。 金教授还举了个例子:中国在沿海部署的反舰弹道导弹,能在2000公里外构建起“禁航区”。这是什么概念?美军航母战斗群要突破这个区域,就得顶着上千枚导弹的饱和攻击硬闯。就算防御系统再先进,也架不住“导弹雨”的洗礼。 就像俄乌冲突里,俄军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和“天竺葵-2”无人机,把乌克兰的防御体系打得七零八落。传统的航母战斗群在这种高密度打击下,生存概率大幅降低。 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尤其是东风-21D和东风-26B,专门就是为“航母杀手”设计的。东风-21D射程1500公里,速度超过8马赫;东风-26B射程达5000公里,末端速度18马赫,能覆盖关岛甚至美国本土部分区域。这些导弹采用带空气舵的双锥体弹头,具备机动变轨能力,在进入大气层后能自动追踪目标。 北京理工大学的模拟实验显示,一发东风导弹直接命中航母飞行甲板,就能穿透甲板并在机库引发爆炸,导致三层甲板失效;2-3发可彻底摧毁航母结构,使其失去战斗力。这种“过量伤害”设计,完全颠覆了传统海战逻辑。 美国航母虽然号称“打不沉”,但那是基于控制性爆破实验的结论。比如退役航母“美利坚号”用了25天才沉没,但实验中并未攻击关键部位,而是逐步破坏非核心结构以采集数据。战时环境下,东风导弹瞄准的是航母的飞行甲板、动力系统和指挥中心,这些部位一旦被毁,航母就成了“浮动棺材”。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导弹发射车采用机动部署,打完就转移,后方工厂还能24小时不停生产弹药。而美军驱逐舰打完防空导弹后,得穿越整个太平洋回港补给,一来一回半个月时间,战场主动权早就丢了。 再看看美国航母的防御体系。虽然有三层防空网,从F-18战斗机到“标准”导弹再到“密集阵”近防炮,但这些系统在面对饱和攻击时漏洞百出。中国一个导弹旅一次就能齐射18枚导弹,宙斯盾系统最多拦截其中6-8枚,剩下的足以突破防御。 说到底,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巨舰大炮”的时代。中国用导弹技术重新定义了海战规则,美国的航母霸权在高超音速武器和饱和攻击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正如金明哲教授所言,当战争成本远超收益时,军事威慑就失去了意义。 中国发展军力不是为了主动挑战美国,而是被美国的遏制政策逼到墙角后的自卫。从南海填岛到台海巡航,从反制科技封锁到构建自主产业链,中国每一步都在告诉世界: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美国若想在军事冒险中赌上国运,终将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用导弹筑起的钢铁长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