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唯一一次,被五个常任理事国集体抵制,是2017年那届。 2017年12月,挪威奥斯陆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现场出现罕见一幕:当白发苍苍的日本老奶奶节子·图尔洛夫和"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的代表上台领奖时,台下本该坐满外交官的席位却空了一大片——中美英法俄这五个联合国"大佬"居然一个都没来。 站在领奖台上的节子老奶奶已经85岁,她12岁那年经历了广岛原子弹爆炸,那天早上她正在教室擦窗户,突然看到天空闪过刺眼的亮光,等醒来时身边已是一片废墟,这次获奖的"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是个民间组织,专门呼吁全世界销毁核武器,这次获奖就是因为推动了《禁止核武器条约》的签订。 但奇怪的是,平时最爱在国际场合露脸的五个常任理事国,这次却出奇地一致,全都找借口不来,英国、美国、法国这三个"老牌贵族"玩得最溜,他们驻挪威的大使明明就在城里办公,却都说"临时有事",俄罗斯人更直接,官方直接放话说"这个组织太天真",我们中国则用了最体面的拒绝方式,说大使"有其他行程安排"。 这事儿的矛盾点在于:全球有122个国家支持这个禁核条约,但世界上90%的核弹都攥在这五个抵制的国家手里,更夸张的是,五常里核弹最少的法国(约300枚),比其他所有有核国家(印度、巴基斯坦这些)加起来还多,就像军事专家说的:让这些大国放弃核武器,好比让老虎自己拔掉牙齿。 其实诺贝尔和平奖惹争议不是头一回了,2009年奥巴马刚当上总统就获奖,被吐槽"奖发得太早",1994年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获奖,直接把以色列气得跳脚,但这次五常集体"翘课"还是破天荒头一遭,说明核武器这事确实碰不得,大家都知道核武器危险,可谁都不敢第一个放手。 这次诺贝尔和平奖闹的这出,说白了就是"理想派"和"现实派"的较劲,日本老奶奶和民间组织的组合确实让人动容,但五大国的态度也很现实:核武器再不好,也是保命的家伙什儿。 这事儿就像个死循环:核武器确实可怕,但正因为大家都怕,反而都不敢轻举妄动,五大国这些年其实也在慢慢裁减核武器,但他们要的是"慢慢来",而获奖组织要的是"立刻马上全销毁",这根本谈不拢。 诺贝尔和平奖也真是难做,既要坚持"世界和平"的崇高理想,又得面对大国们的政治算计,可能就像评委们说的:这个奖的意义不在于马上改变世界,而是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2017年这场没有大国的颁奖礼,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世界的无奈,我们明知道核武器是悬在头上的剑,却还没找到安全放下的办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