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新闻里说美国大豆农民损失惨重,我一开始也傻乎乎信了,后来翻了数据和制度才发现,真正亏惨的可能是那些没搞懂“风险管理”的人。 就说最常用的期货市场操作,这可不是城里人的新鲜玩意儿,美国农民用了上百年了。简单说就是春天播种时,就先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把秋天的大豆“卖”出去,提前锁定价格。爱荷华州有个叫汤姆的农场主,春天预计能收10万蒲式耳大豆,当时期货价是每蒲式耳12美元,他怕秋天价格跌了吃亏,就直接在交易所按12美元的价把未来的收成卖了。后来秋天现货价真跌到10美元,他虽然卖实物大豆亏了2美元每蒲式耳,但期货市场里能赚回2美元差价,一进一出基本没赔,到手的钱还是接近12美元的目标价。就算价格涨了也一样,现货多赚的钱会抵消期货的亏损,稳稳锁住利润。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就有超过3万个农场用大豆期货对冲风险,那些年销售额百万美元以上的大型农场,近三成都会这么操作,这都是经过市场验证的稳办法。 再加上农业保险的保障,更是给收入上了双保险。全美85%的农场主都买了农业保险,其中就有专门保价格和产量的“收入保险”。这种保险不只是天旱减产给赔钱,就算丰收了但价格跌了,只要算下来总收入没达到保障线,保险公司就给补差额。比如有个农场,往年平均每亩收150蒲式耳,投保时定的保障价是2.4美元,保障水平75%,算下来每亩保障收入270美元。后来虽然收了160蒲式耳的高产,但价格跌到1.2美元,实际收入才192美元,保险公司直接补了78美元的差额,刚好填上亏空。但不懂规矩的就容易栽跟头,艾奥瓦州有个叫斯科特的农户,把大豆卖给加工厂后没及时申报保险,后来加工厂破产了,就因为交易时间超过了保险申报的六个月窗口期,法院都不支持他的索赔,眼睁睁损失了八万多美元,这就是不懂规则的代价。 政府的补贴更是兜底的保障,从来不是象征性给点钱。2024年美国农业部专门推出了紧急援助计划,给大豆种植户每亩补29.76美元,整个计划拿出了100亿美元。俄亥俄州一个种了2000亩大豆的中型农场,光这一项补贴就拿了近6万美元,刚好抵消了当年化肥和农机涨价的成本——要知道那年尿素化肥每吨涨了230美元,农机维修费涨了18%,这笔补贴正好填了这个窟窿。而且补贴申请还特别方便,政府会提前填好申请表寄给农户,不用自己跑断腿,只要种了地基本都能拿到,这对农户来说就是实打实的定心丸。 那些喊着亏惨的,大多是没用好这些工具的人。肯塔基州有个叫拉格兰德的农户,既没做期货套保,也没买全保险,去年中国订单少了,大豆现货价跌了27%,他仓库里的大豆卖不出去,要么低价加工成生物柴油,要么堆着发霉,损失率超10%。2025年有88家大豆农场破产,比前一年多了七成,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些破产的大多是没参与期货套保、没买足保险的小农户,他们平均负债超45万美元,成本涨、价格跌的循环一来就扛不住了。而那些会用工具的农户,就算遇到出口下滑,期货和保险的收益能补上七八成损失,再加上政府补贴,基本不会伤筋动骨。 所以说,新闻里说的损失惨重不是普遍情况,只是没掌握风险管理办法的少数人。美国大豆农民早就形成了“期货锁价+保险兜底+补贴托底”的套路,这些办法不用懂复杂的金融知识,跟着老农户学、听保险公司讲解就能上手。真正亏惨的,从来不是被市场打败的,而是那些守着老观念,不肯学新办法、不懂用工具的人,这跟种地要懂看节气、用农具一个道理,摸清规矩才能在风浪里站稳脚跟。
别看新闻里说美国大豆农民损失惨重,我一开始也傻乎乎信了,后来翻了数据和制度才发现
梵西之花
2025-10-25 20:23: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