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年,康熙娶了年仅12岁的赫舍里氏。不料,洞房时已经等不及的赫舍里氏自己扯下了盖头。康熙当场愣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不停歇。 1665年,刚满11岁的康熙娶了12岁的赫舍里氏,这场婚事从一开始就不是普通的儿女情长,背后全是孝庄太后为帮孙子稳住江山的深谋远虑。那会儿的朝堂早就被鳌拜搅得不像样子,顺治爷去世时留下四个辅政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可这四人早就没了当初的齐心,鳌拜仗着自己是“满洲第一勇士”,又是镶黄旗的实权人物,拉帮结派占尽好处,把朝堂当成了自己的地盘。苏克萨哈原本能跟他抗衡,却被鳌拜罗织了二十四大罪状害死,遏必隆胆小怕事,干脆投靠了鳌拜,只有正黄旗的索尼是个硬骨头,可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只能装病躲着不掺和,眼睁睁看着鳌拜独断专行。孝庄太后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她知道再这样下去,康熙的皇位迟早要被鳌拜架空,思来想去,只有联姻这一条路能把索尼家族拉到皇权这边,毕竟索尼家族在八旗里威望高,手里还有实权,只要能绑定他们,就能跟鳌拜抗衡。 索尼家里的孙女们要么年龄不合适,要么已经嫁人,只有赫舍里氏刚好符合条件,虽然是庶出,但孝庄不管这些,直接说“祖宗家法重才德,不独重门第”,一句话顶回了鳌拜和遏必隆的反对。索尼心里也清楚,这门婚事是给家族铺路的好机会,立马答应下来,就这样,12岁的赫舍里氏成了维系皇权和索尼家族的纽带。 大婚当天的洞房里,发生了件让康熙愣住的事。按照规矩,皇后的盖头得由皇帝亲手掀开,可赫舍里氏却自己扯了下来。才12岁的姑娘,本该是娇怯的年纪,可她眼神里没有半分慌乱,反而透着一股沉稳。康熙当场就看呆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挪不开眼,他或许是没想到这个要陪自己走完一生的姑娘,竟有这般不一样的气度,更或许是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小小的身影,背后站着的是能帮自己夺回权力的整个索尼家族。 这场婚姻很快就显现出了效果。索尼立马从“病榻”上站了起来,主动帮康熙打理朝政,还借着自己的威望压制鳌拜的气焰,朝廷里那些原本观望的大臣,见索尼站在了皇帝这边,也纷纷转变态度。孝庄也没亏待索尼家族,封索尼为一等公,他的儿子噶布喇当上了领侍卫内大臣,专门管皇宫的侍卫,相当于把康熙的安全交给了赫舍里氏的父亲,而赫舍里氏的叔叔索额图,直接进了南书房当康熙的智囊,成了皇帝最贴心的帮手。 赫舍里氏虽然年纪小,却把皇后的本分做得极好。她跟着康熙一起批奏章,给他讲经史,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康熙为家里的事分心。那会儿康熙天天要面对鳌拜的刁难,回到后宫能有个知冷知热的人陪着,心里的压力也少了许多。两人从一开始的政治伙伴,慢慢变成了真正的亲人,《清圣祖实录》里都记着,他们“日则同案而食,夜则同榻而眠”,感情好得很。 索尼在大婚后两年就去世了,但他留下的家族力量丝毫没减弱。索额图成了康熙最得力的臂膀,他特意从贵族子弟里挑了一群少年,天天陪着康熙练摔跤,表面上是玩闹,实际上是在秘密训练能对付鳌拜的人手。康熙八年,就是这些少年趁着鳌拜进宫面圣的时候,一下子把他按倒擒住,彻底结束了鳌拜的专权时代,而这一切的策划者,正是索额图。要是没有当初的联姻,康熙根本不可能调动得了索尼家族的力量,更别说这么顺利地除掉鳌拜。 后来赫舍里氏为康熙生下了两个儿子,可惜大儿子承祜早早就夭折了。1674年,她生第二个儿子胤礽的时候,因为难产去世,才22岁。康熙伤心坏了,打破规矩把她的梓宫放在自己住的乾清宫,之后的半年里,几乎天天去巩华城祭拜她,光是康熙十三年下半年就去了34次,十四年去了24次,十五年去了15次,就算后来立了新皇后,除夕那天也照样冒着风雨去陪她。两年后,他还力排众议,把才1岁的胤礽立为太子,要知道满洲祖宗家法可没有早立太子的规矩,康熙就是想完成赫舍里氏的遗愿。 直到三十多年后,康熙还念叨着赫舍里氏,说“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妪爱惜”,可见这份感情有多深。而那场看似仓促的联姻,不仅帮康熙稳住了江山,更给了他一段真挚的感情。赫舍里氏自己扯下盖头的那一刻,或许就已经做好了和康熙并肩作战的准备,她用短暂的一生,既当了合格的皇后,也成了康熙心里永远的白月光。所以说,当年那场婚事根本不是简单的嫁娶,是孝庄的智慧,是索尼的远见,更是赫舍里氏用一生践行的承诺,没有这场联姻,可能就没有后来亲政的康熙,更没有之后的太平盛世。
1665年,康熙娶了年仅12岁的赫舍里氏。不料,洞房时已经等不及的赫舍里氏自己扯
梵西之花
2025-10-26 10:23: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