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苏联不打中国,压根不是因为怕了!真实原因回想起来令人胆寒!温老表示:“1969年那阵中苏边境闹得特别凶,苏联没动手可不是怕咱们,是算完账发现,真打起来就是跳火坑!”怎么说跳入火坑了呢?算一笔账就清楚了。 1969年中苏边境局势确实非常紧张,苏联在边境动员了四十多个师,看起来气势汹汹,但最后却没敢真的打过来,这背后确实有很多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说真打起来苏联就会跳入火坑一点也不为过。 先看看中苏边境的地理环境,这对军事行动的影响可太大了。中苏边境线特别长,东段是乌苏里江、黑龙江的封冻江面和沼泽地。到了冬天,江面虽然封冻了,但重型的坦克装甲车开上去,很可能就会陷入冰面或者沼泽里,根本没法好好发挥战斗力。就像以前打仗的时候,要是车辆陷入沼泽,那可就麻烦了,弄不好就会成为敌人的活靶子。西段呢,是巴尔鲁克山的沙漠和戈壁,沙漠里全是沙子,车辆行驶起来阻力特别大,而且还容易陷进去,装甲车在这种地方也很难快速移动和展开战斗。比如二战的时候,有些军队在沙漠里作战,车辆经常出故障,就是因为沙漠的环境太恶劣了。所以说,中苏边境的这些地理条件,对苏联的装甲部队来说,就是个大难题,让他们很难顺利地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再说说苏联的军事部署情况。虽然苏联在中苏边境集结了百万大军和数万辆坦克,但其实他们的兵力和装备调配存在不少问题。苏联的主要精力其实一直都在欧洲方向,他们把70%的精锐装甲部队都部署在了欧洲,在远东地区的部队大多都是二流部队。而且在边境上的这些士兵,有超过60%都是动员兵,这些动员兵平时大多是普通人,缺乏实战经验,真要是打起仗来,战斗力可没法和精锐部队相比。另外,苏联在远东的铁路运输能力也不行,每天只能维持3个装甲师的机动,要是和美国在欧洲的运输效率比起来,那可差远了。这就意味着,就算苏联想在中苏边境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他们也很难快速地把足够的兵力和装备运到前线去,后勤补给也很难跟上。你想啊,打仗的时候,要是士兵们没有足够的弹药和粮食,那还怎么打呀? 然后咱们看看中国这边的情况。当苏联在边境集结军队的时候,中国马上就做出了反应,宣布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全国上下都行动起来了,按照“深挖洞、广积粮”的指示,挖了大量的防空洞,这些防空洞不仅能防普通的炸弹,还能防辐射呢。据说当时全国8亿人口,在3个月内就完成了5000万处防核设施建设,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长城”网络。这就相当于给老百姓和重要的设施都加上了一层厚厚的保护罩。而且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觑,咱们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就和美国军队交过手,把美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苏联可是清楚咱们的实力的。在珍宝岛事件中,中国边防部队以伤亡71人的代价,就击毁击伤了苏军坦克17辆、装甲车14辆。这说明中国军队虽然装备可能不如苏联,但咱们的战士们战斗意志非常顽强,战术也很灵活,不会轻易被打败。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国际形势的问题。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争夺世界霸权,双方都盯着对方呢。如果苏联真的和中国打起来了,那肯定短时间内结束不了战斗,因为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苏联要想完全征服中国,那是不可能的。可要是苏联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和中国的战争上,美国肯定会趁机在欧洲方向对苏联发动进攻,或者在其他地方给苏联使绊子。这样一来,苏联就会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那就太危险了。而且,当苏联考虑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时候,美国也得到了消息,美国可不想看到苏联在中国这边一家独大,所以就把苏联的核计划泄露了出来,还暗示会和中国联合反制苏联。这就让苏联更加不敢轻举妄动了。 所以啊,1969年苏联没敢打中国,可不是因为怕了中国,而是他们仔细算了一笔账之后,发现真要是打起来,他们面临的困难太多了,地理环境不适合他们的军事行动,自己的军事部署和后勤保障有问题,中国的防御和抵抗能力也很强,再加上国际形势的压力,他们要是真的动手,那就相当于跳进了一个火坑,不但捞不到好处,还可能会把自己烧得遍体鳞伤。所以最后苏联还是选择了克制,没有发动对中国的大规模战争。
当初苏联不打中国,压根不是因为怕了!真实原因回想起来令人胆寒!温老表示:“196
梵西之花
2025-10-27 17:03: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