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终于意识到了!但是可能已经晚了!近日,美媒纽约时报发表观点称,如果两国都按照

梵西之花 2025-10-27 17:04:06

美媒终于意识到了!但是可能已经晚了!近日,美媒纽约时报发表观点称,如果两国都按照目前的轨迹发展下去,中国很可能最终完全主导高端制造业,从汽车,芯片,到核磁共振成像仪和商用飞机。人工智能霸主之争将不再是在中美之间展开,而是在深圳和杭州等高科技城市之间展开。 先看汽车领域,这变化真是肉眼可见,以前大家买车,总觉得进口车、合资车才有面子,觉得质量好、有档次,国产车里能拿出手的没几个。可现在不一样了,街上跑的新能源车,快一半都是中国造的,而且不光在国内受欢迎,在国外也卖得火。2025年前三个季度,全球新能源车一共卖了890万辆,中国就占了62%的份额,差不多三分之二都是咱们造的。就说比亚迪,现在不光在国内随处可见,在欧洲市场也抢了不少传统车企的生意,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车出口量达到320万辆,比去年同期涨了45%,在欧洲市场直接拿下28%的份额,把大众、宝马这些老牌车企的市场都分走了一块。为了更好地打开国外市场,咱们的企业也早有准备,宁德时代在德国建了工厂,量产的新型电池本地化率都达到70%了,华为还和大众合作开发智能驾驶平台,专门攻欧洲的高端市场,可见中国汽车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既能占领普通市场,也能闯高端市场。 再看人工智能领域,这更是中国的强项,现在不光是国际上比,国内深圳、杭州这些城市之间的竞争就已经很激烈了,说是人工智能霸主之争要在它们之间展开一点不夸张。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现在有5100多家,发布的大模型数量是全球最多的,在全球知名的AI开源社区榜单前10名里,中国模型占了9个,这优势太明显了。而且用的人也越来越多,2024年初的时候,国内人工智能日均Token消耗量才1000亿,到2025年6月底就突破了30万亿,一年半涨了300多倍,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企业都离不开了。杭州的阿里、深圳的腾讯都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阿里的通义大模型已经开源了300多个,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衍生出的模型超过17万个,阿里云的AI基础设施在全球29个地域有91个可用区,服务范围特别广。腾讯刚发布的混元图像3.0模型,一周内就在国际榜单上拿到了文生图第一的位置,连头部3D打印厂商都愿意和他们合作。除了这些大企业,还有不少专门的模型,比如帮法律专业学生查立法动态、分析案情的Kimi大模型,帮房地产从业者处理报告图片的豆包大模型,都特别实用。在实际应用上也很广泛,京东物流的智能仓库里,机器人靠着大模型能主动规划路线、避让障碍,这样的场景在全球500多个仓库里都有;国家电网用百度的文心大模型搞电力巡检,年巡检杆塔500万基,减少了40%的人工登塔次数,又高效又安全,这些都说明中国人工智能不光技术强,实用价值也高。 高端装备制造的整体实力也在往上走,2023年底的时候,A股的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就有2445家,占了上市公司总数的45.74%,总资产超过25万亿,而且复合增长率达到17.33%,发展速度特别快,2025年行业规模预计能突破万亿大关,在全球高端装备制造市场里,中国已经成了主要的增长动力。以前高端医疗设备比如核磁共振成像仪,基本都是被国外品牌垄断,医院里大多用的是进口的,又贵又不好维护。现在不一样了,国内企业已经能自主生产高端核磁共振成像仪,不仅性能和进口的差不多,价格还更实惠,维护起来也方便,很多医院都开始换国产设备了。商用飞机方面,国产大飞机已经开始商业运营,虽然和波音、空客比还算是新面孔,但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而且一直在改进升级,未来肯定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芯片领域虽然以前落后不少,被国外卡过脖子,但现在也在快速追赶,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芯片、车规级芯片这些细分领域进步特别大。很多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突破技术难关,现在不少国产新能源车、智能设备里用的都是国产芯片,而且性能越来越稳定。加上政策支持,还有深圳、上海这些高科技城市的产业链配套越来越完善,芯片领域的差距正在一步步缩小。 从这些就能看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崛起不是偶然的,不管是汽车、人工智能,还是其他高端装备,都有实实在在的数据和案例支撑,而且还在不断往前跑,《纽约时报》说可能已经晚了,确实有道理,照这个势头下去,中国主导高端制造业的那一天说不定真的不远了。

0 阅读:0
梵西之花

梵西之花

感谢大家的关注